453 加加林廠的殲16(1 / 2)

阿穆爾共青城,蘇霍伊加加林飛機製造廠,蘇聯時期編號26廠。在另一位麵中,這座有名的航空工廠,為中國航空兵提供了27-0等一係列的戰鬥機,中國的訂單也挽救了在倒閉邊緣的加加林廠,後期中國開始自己仿製殲-ll側衛係列,使得加加林廠的財務狀況惡化,混得並不如前兩年得意。

不過在本位麵中,位於阿穆爾共青城的加加林廠自遠東共和國獨立之後就變成了遠東共和國的資產,跟蘇霍伊沒有什麼太大關係了。而在遠東共和國的一波“市場化”大潮中,經營不善、工資都快發不出來的加加林廠,被出售給了一家實力雄厚的中國企業,中國勝華集團。

阿西莫洛夫是加加林廠的一名高級工程師,蘇聯解體、遠東共和國獨立的時候他也曾一度神傷,他的家鄉並不在遠東,而其實在烏克蘭,不過他已經在共青城建立了自己的生活,有妻子,有兩個孩子。

遠東剛獨立那會兒,諾渥茲洛夫宣布一些國營事業單位的員工可以來去自如,如不希望呆在遠東的,可以返回西俄羅斯或者其他地方。不過,很多人包括阿西莫洛夫都沒有選擇回到家鄉,而是呆在了遠東共和國,繼續在自己原來的單位服務。

這其實並不難理解,遠東共和國的報紙和電視上天天在報導著在西俄羅斯,人民的生活有多麼的困苦,包括以前的幾個加盟共和國,市場秩序混亂,商品緊缺,而且大部分的工廠無法開工,更重要的是,政治不穩定加上隨時可能爆發戰爭,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如阿西莫洛夫這樣,雖然加加林廠效益不好,但是最起碼工資開得出來,他的妻子是共青城音樂學院的一名老師,也有收入,而共青城作為遠東第三大城市,一直都承接著來自中國的各種消費品,物價也比較穩定,人們的生活並沒有想象中的差。拋棄這裏的生活,跑到西俄羅斯去受苦,這不是正常人能夠做出的決定,尤其是像阿西莫洛夫這樣拖家帶口,需要多考慮家人的人。

其實阿西莫洛夫作為廠裏的技術骨於,對於被中國企業收購還是很有意見的。雖然這些年中國國防建設上成就巨大,而收購他們的勝華集團旗下甚至可以研發新一代隱形戰機,而加加林廠這些人根本連概念還沒有一個。但是阿西莫洛夫還是對於中國同行和管理層的進入,比較抵觸。

抵觸也沒有用,勝華入主加加林廠後,首先安撫了全廠員工,發了一筆津貼,讓一些日子過得比較緊巴的工人感恩戴德一陣,接著便有大量的新式設備從中國運來,由中國的工程師指揮著廠裏的員工進行裝配。

阿西莫洛夫從來沒見過那麼現代化的設備,整條生產線完成後,感覺加加林廠立馬高大上了,這也讓他對於中國同行有一種不願承認但存在的佩服。

幾個月前,來自中國的工程師團隊,在阿西莫洛夫和翻譯的陪同下,對加加林廠的一些技術資料進行了整理。阿西莫洛夫不由慨歎,蘇聯這麼多年研究的成果,一朝全部變成了中國的東西,雖然可惜,但也現實。他現在能顧得上的東西沒有那麼多了,新東家入主後,最起碼他的工資提高了百分之六十,甚至廠裏還為他這樣的技術大牛配了一輛中國產的小汽車。阿西莫洛夫開著那輛小汽車去妻子學校接她,讓妻子臉上十分有光。

他決心好好工作,現在時代不一樣了,追求個人幸福生活已經變得更為緊要了。

今天對於阿西莫洛夫和加加林廠來說又是一個非常不同而意義重大的日子,因為在所有權變更後,加加林廠得到了不少來自中國企業的訂單,製作一些飛機的零部件,生產這些零部件利潤並不如生產整機大,但是卻能保持加加林廠持續盈利,有一定效益。可對於思很大的加加林廠員工來說,長期造不了一架戰鬥機,對他們來說很難接受。

今天,加加林廠的生產線上,終於誕生了一架新的戰鬥機,阿西莫洛夫對此也感覺十分的不可思議。因為這家戰機是中國工程師團隊在研究了他們的蘇27戰機後,進行改動和重新設計的,機體一些細節有了略微變化,而且內部的大部分電子設備都采用了中國產品,可以說,這架戰機除了外形很蘇式,裏麵的一切基本上都是中國製式的,甚至就連屏顯的文字也是漢字。

阿西莫洛夫自己也參與了這型戰機的改進和製造,深深了解這架戰機比su27等蘇聯戰機有怎樣的巨大優勢。它的體型和重量都有提高,換裝了來自中國的-10係列的發動機,單個反動機開後燃推力可達15n而且發動機還是軸對稱矢量噴嘴,使得這架戰機的機動性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