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 安理會授權(1 / 2)

齊一鳴可不是真的那麼好心要幫別的國家提升裝備的,他就是拉小弟打群架而已,出血太過反而顯得自己白癡。朝鮮口口聲聲說要派十萬人,其實也就是客氣一下,誰也不相信,最終齊一鳴分給了他們一個大約6萬人的名額,朝鮮將派一支“機械化步兵師”和一支“坦克師”赴俄作戰,當然所謂的機步師和坦克師都是空手去的,要齊一鳴提供裝備,甚至還要先培訓丨一下。

想跟著打醬油一番,而且不怎麼怕俄羅斯的國家還有,那就是埃及。埃及曾經跟中**隊在海灣戰爭中配合過,也算是有交情,中埃關係也算是相對友好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在海灣戰爭後盛讚了中國plar勺表現,而且對於先進的中國武器表現出了濃厚興趣,隻不過埃及的主要軍援都是美國在給,想要拿美國的錢買中國的裝備,自然不可能。這一次有這個派兵換武器的“酬賓活動”,穆巴拉克自然不想放棄,而且這也是跟中國拉交情的一個好機會。

至於俄羅斯的威脅,穆巴拉克並不擔心。埃及從七十年代之後就跟蘇聯交惡了,現在也不算好。而且真的怕他們扔核彈又怎麼樣,如果開始互丟核彈了,那必然就是超級世界大戰了,埃及就算想躲也躲不掉,所以瞻前顧後沒有任何價值,還不如早早上陣跟著撈好處。

穆巴拉克通透的邏輯使得埃及也卡了個好位置,齊一鳴也分給了埃及一個機械化步兵師的編製,大約一萬人左右。

最後,齊一鳴拉上了三個歐洲的支配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不過這三國出兵都不多,南斯拉夫出兵八千,羅馬尼亞和捷克斯洛伐克打醬油似的各出了三千。南斯拉夫其實並不是齊一鳴的直接控製,隻不過因為經濟扶植後兩國關係比較親近,齊一鳴也滲透了不少力量,但總體上並不能直接由齊一鳴主導南聯邦的政治決策。但南斯拉夫還是很願意在這個時候折騰俄羅斯一下的,估計有出一出當年受的悶氣的報複心理。當然,白拿武器裝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過羅馬尼亞還會向聯軍提供他們的港口設施,當然其他國家的部隊都不會派海軍,也隻有中國海軍可能會使用康斯坦察。

就此,阿富汗、巴基斯坦、朝鮮、埃及、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共七個國家,湊出了約十萬人出頭的部隊,加上五巨頭派出的190萬,齊一鳴所寄望的20萬大軍終於編製完成。

這樣的一場戰爭,派20萬大軍上陣是極其不科學的,可能這裏麵絕大多數部隊可能派到戰場上就是轉一圈,亮個相的機會都沒有,最後就是打道回府,跟旅遊業差不多。更何況,特別是那七個跟隨過來的小國,武器都是中國提供,之前壓根都沒有用過,什麼屁戰鬥力也不必提,最多阿富汗的那些聖戰旅紅警戰士能夠適應本來就是紅警基地產的武器,然後快速投入使用。

所謂殺雞用牛刀、大炮打蚊子,莫過於是。但齊一鳴真心不是二到家故意找來這麼多部隊走過場的,他是察覺到了基地的一個特殊屬性,那就是越大規模的戰鬥,增長的經驗值就越大。打個比方,一場戰鬥,可能交戰雙方真正作戰的隻有三兩百人,但是如果對戰雙方就是這麼三兩百部隊,得到的經驗值可能少到不忍卒看。但如果這三兩百人分屬兩個幾十萬大軍的陣營,即便是戰鬥規模不變,這場戰鬥產生的經驗值都可能是幾何倍數的增長。

吃透了這個特性的齊一鳴,才顧不上什麼兵越多花費越多的事情呢,能早一天升入-級基地,他能夠得到的好處就更多,些許軍費後勤上的支出反而不值一提了。

中國在國際上頻繁的合縱連橫,活脫脫不久之前要打伊拉克的美國,套路是極相似的,可要群毆的對象檔次很不一樣。

甚至,美國國務院的發言人還在新聞發布會上呼籲中國保持克製,不要輕易使用武力解決問題,從而引發更嚴重的後果。不過這番表態反而遭到了一部分美國人的恥笑。

“自己沒有膽量去維護公義,反而擔心維護公義的人引發的後果波及到自身,所謂什麼自由民主和人權的燈塔之國,實際上不過是一群斤斤計較的功利主義者之國罷了,真正到世界和平需要她的時候,卻可以假裝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位言辭犀利的專欄作家在報紙上這樣寫道,也使得不少美國人對此十分讚同。

不過海灣戰爭美軍的大量傷亡,各種不確定因素,還是讓很多美國人支持政府的謹慎應對,不輕易與蘇俄開戰的。畢竟美國向來就有濃厚的保守主義風氣,這種保守主義不僅僅是在麵對cp之類的左翼力量表示堅決反對,也是在危機之中縮手縮腳不敢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