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 翻過烏拉爾山(1 / 2)

“中國人太壞了,敢不敢真刀真槍地拚一陣?”相信這是很多蘇俄士兵的心聲,當他們集結起來開始準備抵禦中國人的進攻時,結果等來的跟前兩日沒什麼差別,還是空襲。

不過就算他們真的碰上了對麵的中國6軍,也是隻有被擊潰的份兒,因為當麵的這支部隊正是齊一鳴紅警軍團的第一王牌,前身為曾以一個師的兵力生推蘇聯一個軍區的3沛,現番號紅警第一師的三星級部隊。

在齊一鳴看來,跨越烏拉爾山攻打蘇俄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有的時候地方太廣確實給防守方提供了大縱深,但是這也要分情況的,像齊一鳴氣勢洶洶地拉了2o萬大軍過來,憑西俄羅斯這四百來萬平方公裏的麵積,還真的不算什麼。

烏拉爾山的地勢其實並不是特別高,而且山兩側都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蘇聯人當初修了穿山的高公路和鐵路,有多個方向可以選擇突破,一是北麵的葉卡捷琳堡、第一烏拉爾斯克到彼爾姆的路線,另一條是車裏雅賓斯克、茲拉托烏斯特經尤留讚、錫姆到烏法。

南路倒是有些地勢起伏,算是有些麻煩,不過紅警第一師坐鎮,應無大礙。北路是直接繞過烏拉爾山,伏爾加河的支流卡馬河切開了烏拉爾山,使得中段烏拉爾山不僅地勢較為地平,甚至周遭還是河穀平原地帶。

齊一鳴的紅警軍團和其他國家的部隊近乎全機械化重裝部隊,翻山做不到,隻能走高公路和鐵路,而北線的平坦地勢,方便了齊一鳴部隊的機動。當初西伯利亞和馬卡舍夫分邊界的時候,是比較草率地以斯維爾德洛夫克州和彼爾姆州的邊界為實控邊界的。雙方基本上都是無險可守,e2公路橫穿兩州,對於攻擊方來說就是天然的優勢。

中國宣布要對馬卡舍夫的蘇俄軍用兵後,列奧波德在彼爾姆州布下重兵防禦,尤其這一帶河穀縱橫,雖說沒有什麼永固性的軍事工事,但是要真防禦也可以⊥攻擊一方難受。但平坦而缺乏遮蔽的地區在雷霆怒擊行動一開始後,就遭到了滅頂之災,甚至不得不接連放棄建立的防線,以免遭到更劇烈的打擊。

北線主攻的是西伯利亞和遠東軍,兩方大約有十萬人彙聚在一起,清一色蘇製裝備,說起來這些部隊也不算兩國最精銳的力量,但是兩國獨立後,部隊的整建和訓練都沒有停下,比起現在落魄淒慘的蘇俄軍那是強一頭。

兩國6軍雖然也是沿著公路,但其實並不必要,因為公路兩旁至少有寬幅達數十公裏的平原地帶,方便他們的重裝部隊的行進。蘇俄軍在此也就是兩萬出頭的防禦部隊,頭兩日被空軍教訓丨得狠了,現在是人困馬乏,猝然遭到西伯利亞和遠東軍的攻擊,並未堅持太久就被擊退。

倒是這支蘇俄軍的平均素質略高一些,雖然吃了敗仗,但是並沒有被完全擊潰,而是較為有序地在部隊主官的指揮下撤退。而西伯利亞和遠東軍也窮追不舍,接連襲擊蘇俄軍的後衛部隊,一口一口地將這路蘇俄軍吃掉。

蘇俄軍的指揮官其實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們打算把這路聯軍誘敵深入,然後拉扯到足夠縱深的地方,然後再集中兵力將其於掉。可是這裏麵有幾個技術性的難題讓他們的計劃最終能夠展開,但展開後效果完全不同。

第一,滿打滿算北路蘇俄軍防禦部隊也就是五六萬人,而僅聯軍前鋒部隊西伯利亞和遠東軍就是十萬人的一個大聯合集團軍,誘敵深入之後就算是蘇俄軍使用了兵力,也絕對算不上優勢,有可能還會是一場苦戰。

第二,西伯利亞和遠東軍的聯合第6集團軍就是一個先頭部隊,後麵還跟著聯合第11集團軍,聯合第2集團軍和聯合第19集團軍多達三十萬軍隊,第五集團軍進去了,後麵三個集團軍得了命令肯定也跟進,到時候是誰合圍誰還不一定。

齊一鳴為了聯合指揮方便,建立了統一的聯合作戰指揮部後,重新劃分了十二國聯軍的編製,建立了二十個聯合集團軍,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哈薩克斯坦,基本上因為蘇製武器組成了6個聯合集團軍,他們中同樣使用中國武器的則另列出來,跟紅警軍團、剩餘小國友軍編成其他的14個聯合集團軍。

齊一鳴也沒把來蹭裝備的小國們編在同一個集團軍,因為那樣戰鬥力沒法保證,都是單一國家的部隊塞在紅警部隊為主的集團軍裏湊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