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93年夏季的時候,朝韓之間的合並談判已經進展了大半部分,基本上各項問題都已經有了綱略性的文件,能夠指導統一的具體進程。而且無論朝鮮還是南韓,基本上都以民族和解和國家統一為最高感召,一切事務都要向統一讓路,所以談判的過程中,並未出現無法解決的事情。
此時,朝鮮和韓國甚至已經謀劃出了朝鮮聯邦的新首都,自然平壤和漢城都不能作為首都,這主意其實還是齊一鳴出的,在兩國3度線這一原本紛爭而又緊張的地帶,建造一座新的政治中心式城市,類似巴西修築巴西利亞,哈薩克斯坦之後修建阿斯塔納一樣,主要賦予城市首都的職能。
這座城市建立在開城以東的平原地區,在朝鮮半島的漢江江畔,正好是騎跨北朝和南韓的分界。這裏將建成一個規模不是很大,但城市機能完善的行政特區,作為朝鮮聯邦中央政府的所在地。
為了紀念得來不易的統一與和平,都城的名稱被確立為新和市。而新和市的籌建工作開始,那麼3線上的各守一邊的情況就會被打破,朝韓的工程人員都會進入到這一地區,伐木建樓,打造一個嶄新的都市。
不過,終於,這麼大的事情不可能遮掩的住,先是韓國內閣各個部會就統一問題進行了大量工作和準備,再是開始籌備的工程部隊準備向三八線進發,這一切不尋常的舉動也最終讓外界警覺起來。
6月份,日本文春周刊最先做出猜測,就朝韓兩國官員頻發進出中國京師,韓國進行了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準備,推測朝鮮半島可能會生變,但暫時無法確定生變的是往好的方向還是不好的方向。
再加下去,消息更加靈活的香港媒體也跟風做出了報道,因為香港大型媒體在內地消息源上還是很有力度的,雖然不會有什麼消息人士對他們爆料,但是做新聞的跟做情報的也沒什麼分別,拿到一些蛛絲馬跡,基本上就能夠判斷事實了。
香港媒體得知了朝鮮半島兩國從二月份起就高強度高頻率在京師會麵,似乎在進行什麼曠日持久的會議或談判,而且考慮到朝鮮在金日成死後發生了重大的社會變革,而且朝鮮半島的對立有很大緩和趨勢,於是,一位政治評論員做出了大膽的預測——朝鮮和韓國要像兩德一樣進行統一了。
這個高度近似現實的推測,不僅在國內引發了大規模的轉載,而且也引起了全世界媒體的跟風轉載和評論。特別是美國的很多媒體如夢初醒般對這件事情進行大量報道,一群一群的記者飛過太平洋,要麼到京師,要麼到漢城,希望能夠捉到一點點細微的素材,將其報道出來。
而這個時候混亂起來的還有被秘魯戰爭搞得有些焦頭爛額的美國人。美國人的注意力很久沒有關注在朝鮮半島上了,即便是之前金日成身死,朝鮮發生權力更迭,美國人也並無特別憂心,因為朝鮮背後還有中國,如果中國不想讓朝鮮搗亂,朝鮮就很難攪風攪雨。這也是擁有中國作為盟友的最大好處,可以享受持久而穩定的地區和平。
即便是對中國心存戒備,美國主力經營的基地也是第二島鏈上的關島,以及在南海的菲律賓基地,再有就是增強駐日美軍的實力,也拉扯日本一把,使其能夠更好配合美軍。而韓軍則相對來說並不算是整個局麵中最重要的部分。
可沒成想,美國人沒有打算動朝鮮半島,朝鮮半島自己給了美國一個大大的驚喜。在不通知美國爸爸的情況下,韓國小崽子居然私自在中國與朝鮮代表,進行了有關半島統一的談判,而且還進行了這麼長時間,到現在已經基本掃清了一切的障礙,嗯,除了美國。
不得已,克林頓不得不親自給金大中打了一個熱線電話,向金大中求證這件事情的真實性。金大中對克林頓在電話中表現的不卑不亢,與以往不斷巴結美國人的韓國總統大相徑庭,這也讓美國人著實不安。
“在事情發展到恰當時機之前,我方並沒有什麼信息可以分享給盟國的,而且這件事為本國內政,還請盟國不要過度插手。”金大中這樣說道,已經是微微帶刺了。
雖然沒有直接證實,但是也算是間接承認了,朝韓之間確實在進行這樣敏感而可能引起地緣政治極大變化的談判。
隨後美國國務院新聞官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會審慎觀望朝鮮半島政治變化,並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評估朝鮮半島統一對美國在半島存在的影響。通篇隻是透露出了自己的擔憂之情,卻沒有說什麼祝福和希望朝鮮民族能夠自決和走向統一的話,這讓不少朝鮮族裔都比較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