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 日本跟進(1 / 2)

長期奉行和平政策的日本在戰後像是小白兔一樣人畜無害,沒有打過什麼戰爭,甚至是類似搖旗呐喊的角色日本都不會派出戰鬥部隊,隻給盟軍提供一部分後勤支援。可是日本人在心性裏就存在著一種好鬥的情結,地狹人稠、資源稀少的生存環境給了他們強烈的危機感,使得日本一旦具備能力之後,就可能向外擴張。

在本位麵的環境中,日本的危機感更加地加強了,蓋因中國的迅崛起,不僅在世界範圍內對美國形成了挑戰,在東亞同樣是對日本形成了強大的壓力。日本在二戰後辛苦建立起來的工業,於七八十年代相比美國歐洲國家占盡優勢,使得美國人不得不搞出了廣場協定這樣的東西,希望恢複貿易的平衡。

可本位麵中國工業興起,特別是在很多產業中都與日本的核心產業、拳頭產業重合,對於日本經濟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以美國家用車市場為例,中國汽車公司們用了幾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從一輛也賣不出去到幾十萬上百萬每年的銷量,而美國家用車市場的需求是有限的,中國汽車賣出去了,自然就導致日本汽車賣不出去。以豐田、本田為代表的日本汽車,在美國等市場都生了銷量跳水的情況,從而導致利潤大減。甚至日本的本土市場也麵臨了中國車的衝擊,讓日本人急的直撓頭。

這還僅僅是經濟方麵的一個體現,中國在強大後對日本的影響遠不止這些。最直接的,也是最不能回避的一個問題就是中日在近代的宿仇,在中國兩次朝著近代國家和複興道路上稍有起色的時候,日本都給予了中國致命的一擊,尤其是在抗日戰爭,烽火燒遍半個中華,造成了幾千萬軍民的罹難,造成的經濟損失難以估量。

更有幾次慘無人道、滅絕人寰的屠殺事件和慘案,讓中國人對日本人的恨是刻骨銘心。日本有一種典型的加害者擔憂被報複的心理,即便中國和日本建交了,並稱要翻過這一頁,展中日友好關係,但是日本人可不那麼心安理得,總覺得中國可能有一天將昔日日本施加給中國的苦難完全地甚至十倍地奉還給日本。

在中國尚不具備這個國力和軍事實力的時候,日本人還能稍稍放鬆,畢竟一個東海也算是比較安全。可是在中國的國防軍事能力突飛猛進的時候,日本人就直接淡定不能了。他們開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企圖恢複所謂的“戰略均勢”,正如另一個位麵中安倍晉三的邏輯——隻有日本比中國強,東亞才會是和平的。

本位麵中國的軍事實力已經足以⊥日本仰望,日本明白隻有在傾盡全力地搞軍備競賽時,才能夠跟得上中**備展的腳步,而中國可以這麼搞裝備展,日本要是也跟進那就會被上重大的軍事壓力。

與另一位麵差不多,日本用以平衡中國武力的主要途徑是不斷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協作,美國也樂得讓日本更加倚重自己,這也是美國對日本的更大籌碼。

現在在朝鮮聯邦建立後也公布了令人驚歎的整軍計劃後,日本更加難以安坐,很快,日本也公布了一個中長期的軍備展和部隊建設計劃,號稱是展與日本的國際地位相稱的國防能力,並未雨綢繆防備任何可能的對日本的侵襲,並更積極地揮對地區和全球的安全正麵作用。

跟朝鮮聯邦類似,日本的軍備展計劃也是強調自主和自產的能力,從美歐等國獲取先進的技術,再結合自己本來就比較強的裝備科研能力,打造本國出產的高端武器,以應付可能出現的衝突。

日本的軍備展計劃除了ider勺變形版e-2戰機外,幾乎自衛隊各個部門都有一些比較具體的計劃。例如日本研的9o式主戰坦克,日本僅用了幾年,就覺得跟vt-2m、豹2等世界一梯隊主戰坦克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加上日本承重能力較差的周橋交通係統以及比較零碎、河川縱橫的地形,日本希望開9o式坦克的後繼型號,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日本本土作戰的局麵。

由於中國研製的步兵戰車在各個戰場上取得了輝煌戰績,其優良的性能和巨大的作用也被世界各國所看重,所以包括日本在內的多個國家都在研製本國的步兵戰車,一方麵增強本**隊的實力,另一方麵也想分潤一下中國的市場。日本參考了中國地vn-1瑞士的食人魚裝甲車等世界優秀步兵戰車,正在開93式步兵戰車車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