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勞動密集型產業改革(1 / 2)

中國的經濟在齊一鳴計劃的藍圖下展,不存在另一個位麵中“市場換技術”、“低附加值中低檔產業為主”、“沿海先富,內地等著”等情況。因為齊一鳴可以提供大量技術甚至高端的技術人才,所以中國用了數年時間吃透吸收,最終轉化成了一個技術性大國。

十幾年的時間,也創造了比另一位麵多出數倍的人才和高技術勞動力。這主要歸功於在本位麵,齊一鳴從開始就特別重視教育產業的展,不僅僅國家的教育體係在不斷地改革和進步,同時民間教育產業的展也是蓬勃。齊一鳴一麵利用紅警基地提供的人才作為種子培養新的人才,一麵也花重金在全世界搜羅師資力量,即便不能常駐中國,做上一段時間訪問學者也可以。這就促成了中國在十幾年中雨後春筍般冒出了幾千所高等院校。

更多的大學自然批量生產出了更多的大學生,曾經齊一鳴聽人說中國大學生像呆頭鵝,沒有創造力,缺乏交際力,性格也不好,競爭力缺乏,大學擴招屬於粗製濫造。不過後來中國經濟不斷展,齊一鳴覺得,即便中國大學可能比起外國名牌院校確實差,但是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大比例的優秀學生,還是使得中國建立了一個龐大的人才庫。中國能夠培養1oo個軟件工程師,美國可能隻能培養個位數,即便是這一百個工程師平均來說不如美國工程師,但是裏麵拔尖的幾個也不比他們差,而且水平一般些的卻能勝任一些基礎工作,而美國沒有足夠的人,自然做不了這些事。

所以,人才的培養不單純在於人才的優秀程度,而很多時候在於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最大限度地揮自身的優勢。

其實不僅僅是高等教育,社會繼續教育也是齊一鳴打造中國教育產業的一大部分。有相當一批已經工作的人,隨著社會和時代的展,感覺越來越跟不上形勢了,所以公司和企業一般會公費為本公司員工提供這樣的再教育機會,而這些教育就被外包給一些教育機構,有些可能是高等院校,有些則是專門的培訓機構。

這些培訓機構可能涉及各個領域,不過大都是比較偏實用類和技術類的,有些教師甚至直接是一些企業裏的高級工程師之類。當然除了這些之外,也有一些比較通用的課程,比如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外語之類地科目。

特別是一些國有企業,因為上麵有政策,所以都需每年組織員工進行學習,而政策上如果通過學習取得新技能的員工是有獎勵和晉升機會的,所以很多員工也對此比較認真。

再有就是一些針對青少年的課外教育機構,另一位麵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新東方外語培訓,而本位麵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層出不窮,除了學校內課業的輔導班,還有各種興趣愛好,如音樂、美術、武術、舞蹈等,基本都已經形成了正規的產業化,一些比較大的培訓機構在全國有幾百家分校。

這樣一來,中國的教育產業自然成為了相當重要的一個產業,特別是居民收入不斷攀升的時期,中國家長都比較舍得給孩子的教育上花錢,故而教育產業的擴張相當迅,同時也容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口進入這個行業。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國,有著世界上最充沛的勞動人口,而且這勞動人口的素質和水平也是在不斷提高的。初時,齊一鳴還可以不挑,什麼樣的產業都搞,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是消化中國龐大勞動人口的重要產業。輕紡、玩具、皮革等產業在中國取得了非常重大的展,也不斷地接納了一批批走出農村的農民工成為工業勞動力,並促進了中國的產業結構改革和城鎮化。

如果是正常展,中國大約還有十多年時間慢慢地遇到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的瓶頸,然後逐漸地從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轉移成高新技術產業。不過由於中國展的均衡又迅,人民幣也在不斷升值,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到如今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不是很好做了,競爭力比較差的企業大量被淘汰,而又出現了失業人口,使得中國麵臨比較大的勞動力轉型問題。除了國家搞了一些扶助計劃之外,提升這些水平較低的農民工的勞動能力外,有序將其引導進入其他服務產業也是比較靠譜的。而不管怎樣,他們都需要職業技能的提高,教育機構和教育產業就在其中揮重大作用了。可以說,在很多國家,金融、地產是比較典型的服務業,而在中國教育產業的壯大倒是讓人沒想到的。另外一個十分衝擊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則是齊一鳴在紅警基地升入lv3後為中國產業界引入的幾乎不需要勞動力,而且能夠進行複雜生產任務的機器人生產線。紅警基地的機器人技術在lv3之後邁入了全麵成熟期,其實能夠生產戰鬥用的恐怖機器人,生產工業用機器人自然不成問題。基地升級後,工業用機器人的生產價格大幅降低,而且齊一鳴也富餘大量的產能可以投入生產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