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 莫桑比克海峽之戰(一)(1 / 2)

中美同時醞釀著一場印度洋的大海戰,雖然他們都知道一場海戰是不太可能結束中國在印度洋處於的優勢乃至獨霸性地位的,圍繞著印度洋製海權的戰役將會是多個,而且中美都不可能將全部的海軍力量都拿到印度洋來,中國需要艦隊保衛亞太本土,美國則需要艦隊看守自己衝繩、關島、夏威夷等重鎮,所以在印度洋雙方雖然會投注重兵,但絕不會是全部。

自美國與南非達成同盟關係,美軍的戰略就逐漸清晰起來了,借助南非這個據點,向東北連接印度,然後封鎖一半的阿拉伯海,從而徹底將中國海軍排除出這個範圍內,而中國將無力打入中東地區,從而可以使美國更加自如地對中東進行動作,獲得整個中東的石油資源以及其地緣的優勢。

當然美國為了完成這一步,必須拿下蘇伊士運河,而現在穆巴拉克雖然沒有公開宣示傾向中國,但是任何對於中國有害的行動,埃及都不會容許,那麼如此說來跟支持中國也沒有什麼兩樣了。美軍需要打掉埃及這個障礙,從而拿到蘇伊士運河。這一個問題上,美國希望能夠得到中東小強以色列的出兵支持,畢竟幾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都曾將埃及人打得落花流水。

以色列並未正式加入北約,在協同美國對付中國方麵也有很大的猶疑,雖然中國曆來跟綠教國家關係不錯,但與以色列也稱不上惡劣,雙方有著比較穩定的經貿往來和科學文化的合作,加上中國在半個多世紀前算是對以色列有恩,加上跟著美國對付中國實在是偏離以色列的核心利益,所以在以色列國內有著比較強烈的反對聲音。特別是利庫德集團這樣以強硬著稱的政黨,都比較堅決地反對聽從美元的聲音,而是呼籲真正重視以色列本身的利益。

中東徹底被美國掌握後,等於割斷了中國與東歐盟國的聯係,那時候美國更可以對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國操弄了。而美國隔絕中國向西發展的主要戰爭戰略,也可以宣告成功了。

當然,這一係列地東西都取決於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美國能夠取得至少一半印度洋的製海權,使得中國的軍力無法繼續向西前進。

為實現這一點,美國人出動了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共三個航母戰鬥群星夜兼程從本土諾福克軍港趕往印度洋。他們將順著非洲東岸,對中國沿線的主要軍事基地和艦隊進行打擊,奪取有效的製空製海權。同時也是解救被瓜達爾困在波斯灣之內的約翰斯滕尼斯號航母艦隊。

美國人就算狂傲也有些怕了中國人的戰鬥力,雖然他們可以催眠自己美國曆來進行的大戰基本上都是先抑後揚,一開始屢屢失利,最終扭轉敗局、反敗為勝。但是誰也不能保證這樣的套路可以永遠的在美國身上延續下去,而這一次美國的敵人也不是德國和日本這種人口頂破天一億,土地狹窄、資源有限的國家,而是人口十多億,拉著一個十幾個國家的同盟,軍事實力與自己相當甚至在自己之上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