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5 導彈互毆(1 / 2)

pl對於馬達加斯加戰役的期許從一開始就比較現實,不求比美軍搶先登上這座島嶼,但求在這座島嶼上將美軍的每一滴血都放於淨。戰略訴求上中國和美國有著根本的不同,美國是要占據馬達加斯加,從而對突破西南印度洋這一隅之地起到重要輔助作用,而中國是需求將美軍繼續困在這裏,至於馬達加斯加的歸屬,則沒有像美軍那麼強烈。

所以,pla登陸馬達加斯加後,立即著手部署短程彈道導彈以及衛士-型遠程火箭炮,海軍的多艘巡洋艦和驅逐艦也都遊弋在外海,準備向美軍的登陸目標發動長劍巡航導彈的攻擊。

迭戈蘇亞雷斯之南的近海平原地帶,登陸的二炮導彈營將導彈發射車一字排開,發射指令下達後,這些驕傲衝著天的導彈拖著白色的尾煙飛入了天空。6枚導彈高速衝出大氣層之後,飛行了很短的距離大氣層再入,對手美國人也並非一無是處,他們的預警衛星也已經提前的發現了中國人使用了彈道導彈,這也是戰爭開始之後,第一次有人使用彈道導彈。

按照射程推斷,這些都是沒有裝備核戰鬥部的短程彈道導彈,美國人稍稍鬆了一口氣,但是顯然這些導彈的攻擊目標正是美軍登陸馬達加斯加島南端建立起來的一係列登陸基地,還有圖利亞拉的港口,中國人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破壞美軍的登陸能力,使得美軍占領馬達加斯加島的企圖難以實施。

美軍艦隊司令康奈爾立即做出了反應,命令策應登陸行動的美軍艦隊執行防空反導作戰,裝備有標準-的神盾艦本身就是美軍海基反導的重要平台,雖然導彈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短程彈道導彈,比起飛毛腿b早期的東風導彈,性能不可同日而語,不過美軍的標準-在本位麵也尤為出色,對於彈道導彈的攔截和打擊能力相當搶眼。

四艘美軍宙斯盾艦發射了超過五十枚標準導彈,這些標準導彈的攔截率也相當不錯在6%左右,隻有6枚導彈成功突防,命中了既定目標。不過即便如此,命中率向來讓人驚歎的導彈還是全數擊中了美軍的重要設施,一處剛剛建立起來的軍營被兩枚導彈襲擊,造成了超過2的傷亡,絕大多數是陸戰隊員;圖利亞拉港遭受到了一枚導彈的襲擊,幾艘船舶受損,數十人傷亡,好在港口的運行能力受影響並不是特別大;一處機場被毀,不過美軍尚未在此進駐飛機,所以沒有造成什麼太大損失,隻是讓美軍一段時間內難以利用。

這次攻擊,從數據上來看還是中國人失敗了,6枚彈道導彈的價值不菲,不過並未造成敵人超乎想象的損失,美國人也自覺這次反導作戰相當成功,美國國防部和白宮甚至都做好了準備,對這次的“勝利”大書特書。隻是,導彈的造價絕對不是美國人想象的那樣高昂的。

導彈從十年前起就已經取代了東風家族的短程彈道導彈,成為了二炮部隊主力的短程戰術武器,其型號也從最初型號發展出了bb等多個型號,基礎型號a射程在30公裏,b射程提高到60公裏,c為80公裏,b則為106公裏。因為製造工藝並不複雜,而且技術成熟,係列導彈得以大規模地製造並且服役。這種導彈也是二炮裝備量最大的導彈,有超過66枚係列導彈正在二炮服役。

如果算一筆經濟賬,單枚的導彈造價為新人民幣60萬,折合40萬美元,而服役時間不長的標準-導彈,即便大量生產攤薄了成本,造價也高達80萬美元一枚,也就是說一枚攔截的標準導彈價格是的2倍,為了攔截16枚,美國人一口氣就打出了4億多美元,雖然攔截成功率非常高,但是後麵算起來,美國人是不可能不肉疼的。

其實中國用來攔截彈道導彈的紅旗-19和紅旗26也不便宜,造價都有400萬新人民幣以上,不過再怎麼說都比美國造價便宜得多。這個問題其實在戰爭開始時就被一些美國後勤軍事學家所洞見,有觀點認為,雖然美國擁有比中國更強的工業製造能力(確定這不是往自己臉上貼金?),但是中國不管生產什麼,造價都比美國便宜很多,最終造成的現象就是也許中國消耗的更多,但是實際上更吃虧的是美國自己。

本著給別人添麻煩就是給自己減少麻煩的心理,美軍艦隊也向中國登陸地點發射了一批戰斧巡航導彈,美軍的巡洋艦、驅逐艦都具備發射戰斧的能力,這一次性就向中國人發射了6枚戰斧,比之前中國使用豪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