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森·林是一個2l歲的美國青年,他是華裔第三代移民,民國時期他的祖父就在抗戰前期來到了美國,林家的家境一直不好,直到他父親那一代經過一番努力才過上了中產階級的生活。
內森生下來對於自己的華裔屬性其實概念並不深,他成長的年代,美國的種族歧視風潮已經平息下來,歧視開始在北美成為一個諱莫如深的字眼,盡管或多或少都感受得到一些來自他人的冷眼,但喜歡吃漢堡,不怎麼會用筷子的內森,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美國人,跟中國沒有什麼太大的關聯。
為了獲得美軍給予退役士兵的助學金以上大學,對於軍隊沒有什麼概念的內森加入了美國海軍陸戰隊,隻不過他還沒有訓練多久,戰爭就爆發了。戰爭爆發之初他很害怕,他厭惡戰爭,而且在戰鬥技能上全隊倒數,同時也害怕死亡,不過過了一段時間後,他所在的單位並沒有派遣到海外執行任務,直到2年的夏秋,他才被派遣到北非利比亞,與法軍、意軍和西軍共同協作,意圖推翻卡紮菲。
剛剛走上戰場,內森還是很驚恐的,不過北非戰場的激烈程度並不高,雙方也隻不過是進行簡單的反複爭奪,都沒有打硬仗的想法,所以各自都沒有出現什麼特別大的損失。內森在戰場上也就是坐在裝甲車裏衝衝,出來後胡亂放些槍,最後上麵的人看看風頭是繼續衝還是後退,周而複始。
這樣一來,內森也大體安定了一些,不過驚慌的氣氛過去了,兵營裏漸漸的放鬆下來,一些其他的東西又開始困擾了內森。
在中午的兵營就餐中,內森端著餐盤來到盛飯的美軍軍士跟前,這是一個身高六英尺多高胖黑人,他看了一眼瘦小的內森,帶著戲謔地說道:“小東西,你確定你應該在這裏吃飯麼?你也許應該去班加西吃”
上合聯軍在利比亞的大本營就設在班加西,而北約的主要據點則在的黎波裏,這名黑人諷刺內森應該去班加西,意思就是內森種族上是中國人,不是美國應該信任的。
內森臉色漲得通紅,而他身旁的戰友們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他說話,反而吃吃發笑,將內森當成了笑柄。食堂不遠的地方就是一名監督的美國軍官,但是這個軍官明明看到了這裏發生了什麼也沒有絲毫製止的心思,反而就像是看一場馬戲一樣地看著這一切。
“我不是中國人,我出生在美國,我的國籍是美國,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愛美國,我跟中國沒有丁點的關係”內森大聲的吼叫道,但是卻並沒有鎮住別人。
他的同袍卻嘲笑他道:“在戰場上如果我們遇到了困難,誰知道你會不會直接拋下我們,裝成中國軍隊,反過頭來攻擊我們?”這種論調顯然是沒有什麼邏輯性可言的,而且蠻不講理,但是卻是很多人對內森·林不信任和歧視的寫照。
內森顫抖地說道:“我都幾乎不會說中文,而且我怎麼看也不像是中國人啊”很多華人移民在移民北美數代之後在體貌上會發生一定變化,皮膚會變得更加暗淡,眼睛也變得更小一些,內森·林就是這個樣子的。
那個黑人軍士卻嘲笑道:“對我們來說,你怎麼看都像是中國人”對於外種族人的長相,大多數人都有著輕微臉盲的現象,就像是中國人分老外並不是那麼容易分辨,除非比較習慣於看老外的形貌特征才能記得住。
內森氣憤地將空的餐盤摔在了地上,跑出了餐廳,也沒有阻攔他,獨自一人返回到了宿舍。坐在自己的床鋪上啃著美軍派發的軍用口糧當成零食,內森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和消火,他能夠感覺出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而這種不信任如果帶上戰場,可能導致的會是自己的身亡。
“也許在戰爭中表現出色,能夠讓他們刮目相看,證明我自己”內森很快將負麵的情緒轉化為了自己正麵的心理思想,他暗下決心要成為一個戰鬥英雄,要在戰場上狠狠地教訓丨中國人,證實自己是一個愛國的美國人,而不是一個不可信任的家夥。
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宿舍來了一個跟他一樣是亞裔黃種人麵孔的家夥,名叫五十鈴的日裔美國士兵。因為兩人都是亞裔,所以平時更親近一些,五十鈴過去拍了拍內森的肩膀說道:“不要生氣了,你不能否認他們的話有些道理。
內森生氣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床鋪,說道:“有什麼道理,我們跟他們沒有任何的區別,甚至在愛國心上,他們不一定比我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