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南京外圍戰(上)(1 / 3)

“同誌們,南京就在我們眼前了,攻下它,收複這座被稱為首都的城市,讓小鬼子聞風喪膽吧!”在出征之前,新四軍各級單位的政委、指導員們都在給士兵們打氣加油,這場軍事行動將會是新四軍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除了新四軍將少數的部隊留在皖南根據地,大部分軍隊,總數約七萬多人,將從蕪湖出發,攻入江浙滬。

齊願也隨著青學班參與了作戰之中。青學班因為屢次出色的完成了上級布置的任務,而且除了表現出不俗的戰鬥力,還表現出了十足的戰場智慧,於是在劉雨卿提議鐵詢搞所謂的特種大隊之後,青學班全體都被選入了這個特種大隊,成為了唯一一個沒有被拆分的班組。

不過這一次新四軍剛剛組建的特種大隊並無什麼強度很大的任務,因為突破日軍三道南京防線,攻占這座民國都城的主要任務,被安置在了同樣是剛組建的新四軍裝甲第一師身上。

同時,轉輪王也將從旁進行助戰,日軍自以為堅固的三道南京防線,在新四軍麵前跟紙糊的一樣,可以被輕易突破。

“軍長,裝甲第一師炮兵團已經在坦克團和機步團的掩護之下,抵達了預設位置,開始架設炮擊陣地。”鐵詢也隨同出征,在後方的臨時指揮部中。

作戰已經提前安排好了,鐵詢現在主要還是聽前線傳回的戰報,然後根據戰情進行戰鬥細部上的調整。裝甲第一師的編製其實並不是很大,主要由三個裝甲團和一個炮兵團、一個機步團組成。其主要的戰鬥任務就是在戰場上進行穿插突破,鑿穿對方堅固的防線,他們也裝備了這個時代堪稱最好的坦克,五九式主戰坦克。江南水網密布而且舟橋承重能力有限,要不然後世中國也不會專門開發比較輕的九六式坦克以適應地形。五九式坦克自重並不大,算是中型坦克,但是它的裝甲厚度、主炮口徑與威力,再加上機動性,都是這個時代重型坦克也難以媲美的。而裝甲第一師的炮兵團,也是強調了裝甲部隊的機動性和防禦性,清一色裝備的都是自行火炮。兩個炮兵營共裝備了36門122mm的70式自行榴彈炮。這種以履帶裝甲車為底盤的自行火炮是當時中國沒有借助蘇聯力量自行設計完成的,並未大量裝備。也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開炮的時候炮手必須暴露在裝甲之外進行操作。齊願為裝甲第一師提供的版本進行了一定的改正,使得該型火炮有了自己的炮塔,增強了防護能力。另外炮兵團還有一個高炮營,裝備的同樣是中國製式的雙37mm自行高射炮,不過實際上中國pla並沒有這樣一款自行高炮,其技術水平大致相當於冷戰中前期,那個時候中國開發的一些產品都不怎麼成熟,所以直接被以一款改良式產品給替代了。裝甲部隊的突進不能沒有步兵的掩護和協同,所以第一裝甲師還有一個機械化步兵團。全團共有四個營,都裝備著六三式裝甲輸送車,這些裝甲車有著很大的改裝潛力,有點裝備23mm加特林機炮,有的裝備火箭巢,有的則僅有重機槍,倒是在二戰戰場上,這種裝備的統治力已經很是怕人。在裝甲第一師一馬當先的抵近了日軍防線的時候,他們立即就發揮了自己的自行火炮射程比現在日軍幾乎所有陸軍火炮射程都遠的優勢。日軍炮兵主要裝備的75mm野戰炮肯定是夠不著新四軍自行火炮炮兵,而少數的150mm榴彈炮就算能夠夠得著,但是新四軍炮兵還有自己的機動優勢,他們可以打幾輪炮擊之後立馬轉變位置,在新的陣地向日軍發動炮擊,這就使得日軍麵臨了極大的困難。

新四軍炮兵進入戰鬥位置之後,以極為驚人的專業素質與速度開始炮擊日軍布設的第一道防線,36門自行火炮雖然看上去數量不多,但是形成的火力卻不小,尤其是自行火炮射速普遍比日軍現役火炮射速快,形成的火力密度就足夠大。日軍雖然已經對新四軍火力提升做了預料,但仍舊沒有想到新四軍一開始炮擊,就直接將防線上打出了許多缺口。防線和工事中的日軍被炮擊打得直抬不起頭。

躲在戰壕中的日本兵岡本壽顫抖著身體,連手中的三八大蓋也抱不穩了。他是***事變之後最新從日本本土征募,然後被大本營丟到南京前線的菜鳥新兵,一九三九年日本曾經抽了一部分日軍回國,那個時候崇拜武士與戰爭英雄的岡本曾經找到了幾個同鄉的軍人,聽他們講述在中國的戰爭。他清楚地記著,一個看上去很厲害的士兵向他誇耀,說什麼中國人弱得像是羔羊,他們的軍隊就算穿上軍裝拿起步槍也不會打仗,他們曾經有一個班追得數百個國府軍士兵滿地跑。而且他還拿回了不少的戰利品。折讓岡本十分羨慕,所以當他被征入軍中的時候他是十分興奮的,他也渴望獲得勇者的榮譽,更希望能夠從中國搶些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