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出訪韓國(2 / 2)

他所說的外交關係並不是正式的外交關係,真正中韓建交是在1992年,那時候朝韓兩國已經同時加入聯合國,中韓邦交正常化也算是水到渠成。而且也是作為中國打擊台灣kmt偽政權的一項手段。這個時候跟韓國討論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條件還不具備,實質上中韓的快速接近都是借著幾次亞運會、奧運會、apec上的接觸才慢慢達成一致的。

並且這個時候,齊一鳴認為跟身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韓國建立更密切的往來,沒有太大幫助。中國接下來走得發展道路,勢必會把亞洲四小龍一氣兒給堵死,更大的市場和更全麵的工業體係會讓這些國家和地區無法享受在曆史上他們經濟發展的第二個黃金年代。齊一鳴甚至可以肯定的說,都不用等到曆史上的1997金融風暴,中國有自己貢獻的一係列技術麵和政策麵的buff,十年生聚就能讓四小龍“民不聊生”。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要不是中國沒有發展起來,誰會選擇市場潛力不足、資源有限、規模有限的四小龍啊,中國會像一塊巨大的海綿將資源源源不絕地吸入到自己的經濟體中。典型的一個例子是,香港在回歸之後,明顯感覺經濟不如以往,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才恢複到了過往的水平。一些腦筋不清楚的普通香港人都認為是回歸和更“邪惡親共”的政府導致的經濟下滑,並且加劇了一部分香港人的分離思維。但實際上隻要有一點眼力價的人都知道,大陸的高速發展,經濟的騰飛排擠了包括香港在內的四小龍國家地區的發展潛力,香港一無法獲得封閉時期大陸的那種對外壟斷特權了,第二也無法像過往那樣吸引遊資進入發展了。

於是乎,香港的定位逐漸變成了純金融的“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外加大陸人的免稅購物天堂。因為本身空間狹小,而大陸人又多,造成了地理性矛盾,更加劇之後的陸港衝突。

其實話說這些小地方老老實實地打一個招牌發展特色經濟就好,老是居高臨下的挑別人毛病,隻能說是自己閑得蛋疼了。以澳門為例,這個地方的定位就很清楚。開賭場,搞博彩業,讓大陸人到那裏賭錢,到了21世紀以後,人均收入超過五萬美元,政府財政收入過多,每年還要給市民發錢。

韓國也是3c革命以後崛起的經濟體,強勢產業就是電子、造船、汽車等工業,參照一零年代以後的發展情況,三星、大宇、現代等企業雖然個頭不小,但發展空間很小,中國的企業隨便滾幾下就直接威脅他們了。經濟學中規模經濟的含義不止局限於一個產業之中,其實放大到國家層麵,工業體係越完整、技術能力越完備、勞動力越多、人才越多,就越能形成可怕的競爭力。

齊一鳴很樂觀地認為,從1985年開始國家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甚至不需要到21世紀一零年代國家才會露出她的可怕獠牙,十年足以震驚世界。

以此而見,爭取不爭取韓國,意義並不是特別大了。天朝現在不缺技術、不缺人才,一定程度上也不缺資源,丫的最缺的就是錢。

對於這一次的談判,齊一鳴看得比較平淡,雖然是裝孫子的事情,但是世事就是這樣,要想能當大爺,就必須會裝孫子,當年美國人也是裝了不少年的孫子才最終變大爺的。更何況,這一次也不會顯得太孫子。

齊一鳴的手腳自然不會那麼簡單。

傑奎琳作為齊一鳴的重要合作夥伴,在收到齊一鳴的委托後,利用摩根財團的影響力,開始讓一些大型媒體渲染有利中國的輿論。於是各大報紙上就出現了類似“強大而謙遜,有禮的中國願意為悲哀的意外負責”、“國際秩序的踐行者:記中國外交精神的轉變”、“讓悲劇變成喜劇,中韓有意借意外事件增進關係”等等的報導。

於是慢慢地原本覺得憤慨的人們都覺得這事情貌似不是事情了,確實就是一次意外而已,或者有人嘲笑一下中國的體製差勁,還會有軍人駕機叛逃,或者指揮官犯下這樣愚蠢的錯誤等等。不過沒有人覺得這次的空中衝突,會最終演變成一場戰爭。文學度www.wenxu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