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鍵:←)上一頁返回目錄(快捷鍵:Enter)下一頁(快捷鍵:→)
????
諾瓦科維奇等一眾人來國主要的行程是來考察國的工業成就和評估國是否有能力援助南斯拉夫的經濟困局。所以南斯拉夫代表團沒有跟國官方開太多的官樣會議,而是更多在國辦事人員的陪同下,下到各地方的企業進行參觀。
他們首先參觀的一些工廠和公司,基本上都是由齊一鳴安排的,大部分是跟南聯邦傳統工業有關聯的行業,如汽車、機械、造船、化工等,這也是社會主義國家非常流行的一些重工業。此外也有一些輕工業,不過安排在比較靠後的行程。
南斯拉夫代表團參觀的第一站是榮威汽車公司,齊一鳴的勝華集團自然也有幾家汽車公司,如汗血、江淮等,但汗血主打的是豪華車,這個沒必要給南斯拉夫人看,而江淮這幾年發展並不是很好,定位出現了一點點偏差,銷售成績也不比一汽二汽廣汽他們的旗下品牌,雖然也是盈利不少,但齊一鳴認為不可能日後成為國際影響力較大的品牌了,所以⊥南斯拉夫人來看這些年在國內外大行其道的高檔轎車品牌榮威。
經過多年發展,國產自主品牌已經逐漸拉開了差距和顯示出了不同的定位。其有幾大品牌明顯走在前麵,並且逐漸打向國際市場,行銷美國、東南亞等地。如吉列、奇瑞、海馬、夏利等,很多觀念比較開放的普通民眾已經知道這是比較可以消費得起的車,基本上都在三萬塊以下,皮實耐用。低檔車還有一些影響力稍遜四大低端品牌的江淮、長城、比亞迪、力帆等等,屬於混不上大場麵,但是過得也比較舒坦的公司。
如一汽奔騰、東風風神、上海斯柯達、華晨華四大品牌,基本上在人們的認知屬於商務車、公務車,比尋常家用車貴一些,基本上都處於十萬到二十萬的區間內。
再往上就是長安和榮威了,當初齊一鳴在為國產汽車行業定位的時候,就留下了這麼兩家,走的是高檔路線,即便是在國內賣,都是四十萬以上的價格。甚至即便是後世幣值大跌,這兩個牌都很沒有四十萬的車,可見齊一鳴為這兩大品牌注水有多麼的多。一些來自基地的先進技術和考究工藝被引入兩大高檔車品牌製造,齊一鳴是一心想把這兩個牌打造成國的寶馬和奔馳。
現時來看,齊一鳴的策略還是比較成功的,長安和榮威在國內基本上銷量慘不忍睹,也就是那些低端車品牌的一個零頭,畢竟現在人們消費心理尚比較謹慎。但長安和榮威都先後在韓國、東南亞、美國和歐洲市場取得了一定成績。價格比如寶馬、凱迪拉克等豪華品牌稍低,但是性能和外形都比同時代汽車超前,甚至連環保排放都比較注意。
此時日產車三大豪華品牌(雷克薩斯、謳歌、英菲尼迪)要麼是剛起步要麼是還沒建立,要麼是還方興未艾,所以國產豪華車登陸美國市場之後,立即刮起一陣風暴。齊一鳴還有心剽竊了當年雷克薩斯打入美國市場的廣告,在林蔭大道上飛馳的榮威前車蓋上擺著一個高腳杯,不管穿梭進入怎樣的環境,裏麵的紅酒始終沒有灑出。正是這樣有著諸多後世精彩元素的營銷和炒作,使得還沒有經受過信息轟炸的美國人趨之若鶩。
新潮的外形,酣暢的駕駛體驗,十足的馬力以及環保的噱頭,僅196年一年時間,榮威在美國市場銷售成績為41593輛,向傳統的美國和德國豪華車市場發起了衝擊,稍稍遜色一些的長安也拿下了兩萬多輛銷售額的優秀成績,對於兩個沒有什麼太大名氣,基本上純靠自己的品質和營銷取得如斯成績的品牌,已經是十分惹眼了。
長安和榮威的出現,擠壓了未來日產三大豪華品牌的生存空間,也是齊一鳴相當滿意的事情。
不過在較為保守而歐洲係豪車更為有影響力的歐洲市場,長安和榮威的表現就沒有在美國那麼亮眼了。盡管如此,諾瓦科維奇等人也做過功課,知道榮威是國重要的汽車品牌之一。
“……我國的汽車工業幾乎涵蓋所有類型和功用的汽車,而且每一個零件都能夠做到自產。我國也有一汽、二汽、廣汽、上汽等一係列大型汽車集團,這兩年也開放給民營資本,有如奇瑞、吉利等混合所有製的企業也嶄露頭角。各位先生所看到的榮威生產基地呢,是我國汽車工業比較少有的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除了內飾等一些部件需要純手工加工,基本上從車架到輪轂,每一個已完成的部件我們將其放進生產線,汽車能夠自動組裝起來。”榮威公司的向導一臉傲氣地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