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這部電影裏來說,我覺得我並沒有貶低美國的意思,故事裏並沒有說居心叵測的人是美國政府或者美國人民,僅僅是一小撮鷹派軍人而已。而這恰恰又是符合現實的。美國在全世界傳遞它的普世價值,而在我看來,最核心的普世價值並不是什麼民主政體,而是和平,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人會說他們不要和平。在這部電影中,我恰恰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中美兩國以及兩國人民都是愛好和平的,互相之間都不希望因為一小撮人的陰暗心思而爆發戰爭。這個觀點,我相信全世界的人們會接受,而並不一定非要表現出美國是救世主的一麵,理智的人都知道,美國不是救世主,並且永遠也成為不了救世主,這是需要全世界一起努力和為之付出的。”為了能夠消除部分美方人員的一定不適應心理,陳康傑不得不頗費口舌的進行全方位的解釋。
不管陳康傑所講的那麼一大堆是否有詭辯的成分在其中,起碼,可以看得出來,他的辯論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還是很好的。
在陳康傑講完之後,無論是哈維還是斯科特他們,都呈現出了一種若有所思的神情。或許陳康傑並不能夠做到讓他們完完全全的在認識上與自己同步,但是相信經曆過他的這一番話,互相之間的心理距離應該能夠拉近很多。
特別是,如果這部《龍之心》可以獲得不錯的票房成績的話,那麼互相之間還遺存的一些嫌隙也會隨之消失殆盡。畢竟他們首先是要確保自己的收益,而並不是去搞什麼意識形態。
當然了,要是這部電影真的票房慘淡,那麼未來陳康傑要是再拍類似的電影,真的會遇到內部阻力。他要麼不拍,要麼隻有拋開好萊塢那邊,在香港自己拍自己發行。
“現在隨著《龍之心》上映日期的臨近,對這部電影的票房猜測也甚囂塵上,有人說不會有《泰坦尼克號》那麼高,甚至有人說也許還不如《真實的謊言》,不過也有人說會創造一個新的記錄,《娛樂周刊》相對中肯一些,覺得其成績應該在十億美元左右。不過不管是哪一種言論,都沒有人會覺得這部電影會虧損。而《亞洲周刊》則說,估計單憑大中華區的票房就可以確保收支平衡,他們將這部電影看成是好萊塢電影公司正式全麵進入大陸市場的標致……”接下來,李漓從財務資金的角度發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你們覺得這部電影會是什麼樣的票房?”陳康傑笑著問大家。
“我估計7到十億美金吧。”喬恩……戈登道。
“五億美金左右。”哈維顯得似乎有些悲觀。
“憑借long的號召力和吸引力,娛樂周刊說的十億美金應該是合理的。”斯科特道。
“我不覺得會低於《泰坦尼克號》。”李漓相對屬於最有信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