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衝鋒的英軍一個又一個倒下,但陣地上零星的槍聲已經讓英軍指揮官意識到:漢軍沒子彈了!
戰壕中清脆的“哢、哢”聲連續傳來,那是打完了最後一發子彈的傘兵們在將多用途軍刀掛在槍管前端的掛架上。打空的彈匣也拔了下來,以更有利於雙手握槍向前發力。
英軍越衝越近,已經可以清晰的看到他們臉上的獰笑。
戰鬥進行到現在,無論是英軍士兵還是近衛傘兵,活著人的都已經經曆了太多的生死離別。雙方的仇恨值已經被妥妥的拉住,除非核彈爆發,否則很難再ot。殺死敵人,或者是被敵人打死,別無選擇。
三十米、二十米、十五米……李龍迪突然大吼一聲,“近衛傘兵,跟老子衝!”
雖然粗劣,但絕對是“跟老子衝”而不是“給老子衝”。
但英軍不是看到八路軍衝鋒,就退出子彈的日軍,貌似在西方也真的沒有什麼“武士道”精神。
越出戰壕的傘兵們有很多直接倒下。看到漢軍發起反衝鋒,英軍很多士兵的第一反應就是勾動扳機。
李龍迪的黴運還沒有過去,最先越起的他也最先中彈,而且膝蓋上了中了一槍。慘叫一聲,李師長摔倒在地上。
不過也正是這一槍,反倒是救了他一命。
近衛第19、第23空降師的傘兵們用刺刀打退了英軍的又一次進攻,也是最後一次進攻。
24日淩晨四時,權誌永的特別行動隊隨英軍第11裝甲旅終於趕到了泰馬河鐵路橋戰場,並擊潰了正麵的英軍,與空降師彙合。
傘兵們在死人堆中,找到了已經失血過多的李龍迪師長,還有……身中數彈,卻仍然緊握步槍,將刺刀刺進英軍士兵身體的趙銘誠師長。
而實際上,當正麵的英軍後路被抄而開始潰散時,戰場上還能夠站立的傘兵人數,已不足一個團。
大漢近衛軍團空降部隊團一級的標準編製是……1320人。
登陸日兩萬雄師空投,48小時後,僅餘千人。近衛第23空降師師長趙銘誠少將陣亡,近衛第19空降師師長李龍迪重傷。
盟軍指揮部特別行動隊隊長權誌永上校暫代泰馬河鐵橋陣地指揮官,組織傘兵們與英軍第11裝甲旅繼續堅守鐵路橋。直至天亮後,華夏遠征軍增援部隊趕到約維爾附近,並在孫立人上將的指揮下,圍殲附近英軍部隊。
蔣雲誌元帥命令空軍運輸機冒險出動,在猛龍中隊與預警機的全程護航下,將李龍迪接回拉科魯尼亞盟軍野戰醫院實施手術。
三天後,截肢手術成功後醒來的李龍迪少將,並沒有大吵大鬧已經失去的左腿和右臂,隻是在得知趙銘誠師長已經犧牲的消息後,默默地流出了幾滴濁淚,“老趙,拚刺刀,老子服你了!老子居然一個沒殺死,膝蓋就中了一槍!”
……
約維爾阻擊戰,盟軍以兩個空降師幾乎全軍覆沒的代價,將蒙哥馬利部署在康沃爾半島上的六十萬英軍包圍在德文郡以西地區,並成功打通了北上倫敦的通道。
近衛第6裝甲師與隨後登陸的近衛第21陸航師快速向大倫敦區逼進。
6月25日,土耳其軍隊攻進埃克塞特,蒙哥馬利乘飛機逃回了倫敦,數十萬英軍被迫撤向布裏斯托爾灣地區。
6月26日,重新掌握了製空權的盟軍再次發起大規模空降行動,近衛第20、第22空降師空投塞文河東岸,並於當日,與近衛第24陸航師一同攻占了格洛斯特和切爾滕納姆,切斷了英軍退向威爾士的陸上通道。
在荊州軍團與意大利軍隊攻占惠靈頓後,將本土英軍的南部軍隊全部擠壓在了伯納姆和韋斯頓之間不足一百平方公裏的地域中。
26日晚,盟軍總指揮蔣雲誌元帥發出最後通牒,限令被圍英軍在24小時內投降,否則盟軍將發起最後總攻。
“生靈塗炭,非我所願!望君明思,早作決斷!”
這是在《南華日報》頭版刊登的漢皇的一句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