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委大會議室裏,氣氛有些凝重。這是每周一次的例行會議,但今天的議題格外敏感——關於縣政府辦公室主任薑洪濤的工作表現。
顧偉民環視了一下周圍,吸了口氣,打破沉默:“洪濤啊,你作為縣政府辦公室主任,一直是我們團隊的骨幹。但最近有些聲音,關於你的工作表現。”
薑洪濤一愣,忙道:“顧書記,我一直盡心盡力,如果有不足,請您指出。”
顧偉民點點頭:“我知道你的努力,但有時候,努力並不足以解決問題。你是老好人,不願意得罪人,但有時候,綿裏藏針也是必要的。”
薑洪濤皺眉:“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
“意思就是,有時候為了推動工作,我們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比如,對某些不配合的部門,你可能需要強硬一點。”顧偉民說得很慢,每個字都像是刻意挑選過。
薑洪濤有些急了:“我一直盡量協調,不想造成內部矛盾。”
“內部矛盾是難免的,關鍵在於怎麼處理。你不敢麵對矛盾,就等於把問題留給了自己。你想做個老好人,但最後可能兩邊都不討好。”顧偉民的話像是一把刀,割破了薑洪濤的防線。
會議室裏一片寂靜,隻剩下兩人的呼吸聲。薑洪濤低頭不語,像是在反思。
顧偉民看在眼裏,心裏歎了口氣。他知道,這次談話對薑洪濤來說是個打擊,但也是必要的。他希望能通過這次談話,讓薑洪濤明白,官場之上,不僅僅是努力和善意,更需要策略和智慧。
“洪濤,你是個人才,我不希望你因為過於追求和諧,而影響了自己的前途。你要學會在複雜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顧偉民的話語中充滿了期待和鼓勵。
薑洪濤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決心:“顧書記,我明白了。我會調整自己的策略,不再做老好人,而是做一個有策略、有智慧的好幹部。”
顧偉民微微一笑:“這就對了。記住,我們不是為了得罪人,而是為了推動工作,為了縣裏的發展。有時候,必要的綿裏藏針,也是出於公心。”
兩人的目光在空中交彙,仿佛達成了一種默契。這一刻的對話,不僅改變了薑洪濤的工作方式,也為縣裏的官場注入了一絲新的氣息。
壩橋鎮黨委書記鄭天宇在會議結束後,特意找到了顧偉民。“顧書記,我有件事想跟您彙報一下。”鄭天宇的神色略顯凝重。
顧偉民微微一笑:“是關於壩橋鎮的發展計劃嗎?我記得之前你提到過一些想法。”
鄭天宇點頭:“正是。我們壩橋鎮近年來發展勢頭很好,但遇到了一些瓶頸。我想請求縣委的支持,幫助我們突破這些瓶頸。”
顧偉民聽後沉思片刻:“瓶頸嘛,有時候明麵上看起來難以突破,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說不定能找到解決辦法。你聽說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句話嗎?”
鄭天宇一愣,然後露出思索的表情:“您的意思是,表麵上做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情,實際上暗中為真正的目標鋪平道路?”
“正是這個意思。在官場,有時候直接衝擊一個目標可能會遇到很多阻力,但如果我們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通過一些看似不相關的事情來間接實現目標,可能會更有效果。”顧偉民意味深長地說道。
鄭天宇聽後眼睛一亮:“我明白了,顧書記。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先從一些不太起眼的項目入手,然後悄然推動壩橋鎮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