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期自己都認為這就極有可能是請君入甕的陷阱,那麼潘璋這位在曆史上立下赫赫戰功,在演義小說裏追擒關羽,奪得赤兔馬和青龍偃月刀的三國名將自然會讓他得償所願。
這道陷阱,潘璋也篤定文道期八成會來,如果文道期不來,那就更好了,占據兵力優勢的他可以用一夜的時間慢慢絞殺敵軍,這損失可以小很多。
當文道期率軍即將到達府衙時,隻聽到一聲炮響,瞬間喊殺聲四起,四通八達的街道岔路不斷湧出吳國士卒,朝著文道期以及他麾下的蠻兵衝來。
知道自己陷入了必死的局麵,文道期倒是沒有絲毫膽怯,唯一隻有失望,失望這潘璋最終還是擺下了陷阱,讓自己沒能斬殺吳國主將。
不過這也也好,兵力占據優勢的吳國大軍不斷在城中搜尋擒殺自己以及自己麾下的蠻兵,分別蠶食之下,吳國士卒的傷亡並不大。
現在倒是有個機會可以正大光明的衝殺,殺一個不虧,殺兩個就是賺了。
想到這,文道期不再猶豫,他拔出腰間寶劍,一言不發,朝著府衙衝出。
而此時的潘璋卻在高台冷冷看著,衝天火光配上響徹雲霄的廝殺哀嚎聲,讓這座本就殘破的威寧城更平添幾分悲涼淒慘。
這場戰鬥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結果,半個時辰後,戰況落下帷幕,除了文道期以外,其餘人全部無一幸免,盡皆倒伏在地。
潘璋此時緩緩推開嚴陣以待的吳國士卒,他走到文道期麵前道:“文道期,以六千兵力堅守威寧城三天時間,你也算是個人才了,當初你也和我大吳並肩作戰過,現在本將做主,隻要你投降,本將饒你一條性命,以你的本事在一流國家總好過在二流國家吧。”
招攬文道期,這倒也不是潘璋臨時起意,純粹是在臨行前,周瑜對潘璋的叮囑,如果能夠生擒活捉文道期,那就是最好的了。
原因就在於文道期肯定知道新德慶的蹤跡,到時候可以不用走歪路,直接襲擊新德慶的身後。
不過潘璋自己心裏也很清楚,文道期能夠以六千兵力負隅頑抗,在如此艱難困苦的環境裏依舊不投降,從這就能看出文道期的打算了,他是寧死都不會投降的。
果然不出潘璋所料,在聽完潘璋的話後,文道期隻是冷笑幾聲便拔劍自刎,連一句廢話都沒跟潘璋說。
潘璋微眯雙眼,將死不瞑目的文道期雙眼合上。
此戰,文道期以及他麾下共一百二十七人無一幸免,全部戰死,而吳國士卒的損失也啊差不多,算了算也戰死二百餘人。
而此時,周文育還不知道威寧城已經失陷,正率領麾下兩萬大軍馬不停蹄的趕往威寧城。
這一路上周文育可謂是發狠了,麾下士卒一刻也不停歇的朝著威寧城而去,完全不顧疲憊,這也讓麾下大軍怨聲載道。
眼見天色漸晚,身為周文育副將的盧子雄連忙勸道:“將軍,今日一天都在趕路,中間隻休息了半個時辰,已經有士卒掉隊了,現在也已經到未時,不如停止行軍,燒火做飯,讓士卒好好飽餐一頓,順便等那些掉隊的士卒回來,明日估計就可到達威寧城,我等還有一場惡戰要打,如此勞累,實屬不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