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同類(二)(1 / 2)

陸寧靜靜聆聽,崔敬年倒苦水的過程幾乎沒被打擾。

“說起來,我們就是賤,傳統的宗族觀念,非要生那麼多孩子,這麼多的人要養活,耕地壓力巨大。穀賤傷農,和東北還不一樣,人家有大片的黑土地,商品糧常年霸榜,種地在溫飽之餘,還能變成經濟收入,河南有什麼?什麼投身基建事業,不就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的托詞?本質上不就是辛辛苦苦種地一整年,不如外出打工倆仨月?說得這麼好聽,其實就是種地過不下去,迫不得已外出打工,人口這麼多,就是活該!”

崔敬年聲音微微低沉,像是放鬆了一些:

“不過還好,這種情況很快就要過去了,河南人已經不生了,中國的新生兒登記數量也降下來了,前景一片大好嘛!像我們這樣的躺平青年,也為這項偉大的事業貢獻了一份力量,未來應該會越來越好的,哪怕與我無關。”

崔敬年斜睨了陸寧一眼,帶些歉意地笑道:

“聽我抱怨這麼久,還沒介紹一下自己,崔敬年”

陸寧微微一笑,柔聲答道:

“陸寧”

“你呢?也說說你的故事唄?”崔敬年笑問道。陸寧的服飾算不上奇怪,女孩穿漢服已經見怪不怪了,崔敬年仍舊沒有意識到自己穿越了,他漫無目的地在野地晃蕩,隨便找了一塊地方躺下睡了,醒來也是一片野地,禁地的野地,不刻意分辨很容易忽略周圍細節的不同。

陸寧十分嫻靜地講述著自己的過去,童年的地震,校園時期的求索,工作後的折磨,生活的困苦,說到裁員失業,就在此打住了,求死,穿越現在還不到時機。

崔敬年聽後,不自覺地輕笑一聲,陸寧知道這笑不是針對自己的,崔敬年笑的是現實的滑稽,世上的另一個自己,相似的經曆,網絡之外、線下的眼前的―同類,相遇。

“看來,你我也為青年失業率貢獻了一份力量,現在青年失業率也不公布了,總覺得有些好笑,忍不住就聯想到當年的上山下鄉。”

陸寧淡淡說道:

“網上說,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崔敬年點點頭,說道:

“對,又不太對。你能想到,我能想到,這麼多人能想到,他們,肯定也能想到,很難說,這會不會是又一次上山下鄉的契機,畢竟時機確實合適。不同之處在於,這次的結果或許和之前截然不同。”

陸寧等他繼續說,低沉的男聲繼續訴說著:

“先說個相關的事,清朝的衰敗從白蓮教起義開始。所謂白蓮教,就是那些失去土地,難以養活自己和家庭的流民,無業遊民,放在今天,不就是你我這樣的失業青年?如果曆史重演,試想一下,主力究竟會是些什麼人?青年失業率統計的是些什麼人?大資本家、公司高管的子女?體係內大小領導的子女?還是大學閥大門閥的子孫?他們的父母安排不了工作?失業的都是他們?現在各個崗位上的都是沒背景沒底蘊沒關係沒渠道的……?再想一下,這群人,沒工作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育,一旦父母老去,無牽無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