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管家站起身來,準備告辭。
“竇叔這是要去哪裏?”寧策隨口問道。
竇管家歎了口氣,看上去情緒不高,“有些事情,需要老夫去處理一下。”
“是什麼事啊竇叔?”寧策好奇問道。
竇管家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跟寧策說了一番。
原來在北宋年間,雖然商業經濟非常發達,但貧富分化嚴重,土地兼並成風,財富集中到了少數權貴和地主手中。
富人越來越富,而窮人則越來越窮,很多農民失去了土地,除了種地,他們又沒有別的謀生技能,結果最終淪為饑民和乞丐。
這麼多人沒了工作,吃不飽肚子,對北宋朝廷的穩定,就形成了威脅。
畢竟人要是餓急眼了,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比如違法亂紀,擾亂治安什麼的。
擔心這些百姓鬧事造反,北宋的地方官,對這些饑民乞丐的安置都很重視。
“公子您知道,本地知州滕大人,可是一位極其重視官聲的人。”竇管家說道。
襄州知州騰宛,在本地名聲不錯,號稱愛民如子。
寧策嗯了一聲,“重視名聲是好事,起碼說明滕大人還是肯做事的。”
“滕大人想做事,可咱們可就吃虧了,如今襄州城外,聚集了上千名無業百姓,讓人頭疼。
滕大人的意思,是想讓咱們襄州的富人縉紳,尤其是咱們四大家族,帶頭把這些百姓給收留了,這利益他得,壞事讓咱們扛……”
竇管家嘟囔道。
“收留百姓,這是好事啊。”寧策有些不以為然地瞟了竇管家一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咱家既然還有些錢,為朝廷分憂,安置些百姓,也不算什麼。”
“更何況萬一襄州亂起來了,到時咱們寧家,也無法獨善其身。”
竇管家聽了,頓時便老臉一紅,“這……還是公子有見識,說得對,現在鄉親父老有難,咱們寧家出點錢,是不算什麼。
隻不過這次老夫動作慢了點,聽說其他三大家族,今天上午就把人給挑完了,每家一百人名額,輪到咱們,隻怕就剩下一些老弱和小孩了。”
“小孩?”寧策心中一動。
“咱們挑人,都是先挑青壯,老人和小孩沒人願意要,有句話不知公子可曾聽過,叫做‘半大小子,吃窮老子’,小孩能吃能喝,又不能幹活,所以被人嫌棄。”
“原來如此,”寧策想了想,便微微一笑,“走,竇叔,這次我陪你去看看。”
片刻之後,寧策帶著竇管家和楊誌,前往城外。
黑色轎子一搖一晃,十分舒服,寧策坐在轎子裏,向外望去。
竇管家和楊誌兩人騎著馬,跟在轎子兩旁。
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商販的叫賣聲不絕於耳,道路兩側的店鋪裏,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物品,寧策眼睛眨也不眨地看著這一切,突然有自己仿佛在夢中一樣的感覺。
曾以為遙不可及,隻存在於書本上的古代宋朝,如今就活生生地呈現在自己的麵前。
而自己,也意外地成為了其中的一分子。
對比後世,寧策隻能說,宋朝的繁華,超過他的想象。
然而當來到城外時,寧策看到的則是另一幅截然不同的畫麵。
大批衣衫襤褸,瘦骨嶙嶙,眼神麻木,半死不活的乞丐們,或坐著或躺著,聚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是秋天的枯草,朝不保夕。
尤其是目睹了剛才城中的繁華之後,城外這些饑民的慘狀,更是讓人觸目驚心。
一陣風吹來,空氣中隱隱有難聞的惡臭氣味,從饑民所在的方向傳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幾個官差模樣的人,露出一臉厭惡的神情,捏著鼻子站在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