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策與柳妍兒依依惜別,隨後便帶人前往寧家莊。
為了敲定寧策和柳妍兒的婚期,竇管家跟著朱定國出發,去西北麵見柳妍兒的父親,西軍名將劉法,一來一回,大概需要一個月時間。
竇管家走了,建設寧家莊的任務,就都落在寧策肩上。
不過老竇在臨行之前,已將一切安排妥當,計劃已經製定完成,銀錢也已逐項撥下,自有指定人手前去落實。
寧策作為寧家家主,他負責總攬全局,督促進度,提出自己的命令或建議,自有手下人去具體執行。
書院規劃在距離寧家莊外十餘裏的荒地上,占地極大,跟後世的高校學府麵積差不多。
此時此刻,大批雇工正在這裏熱火朝天地忙碌著,寧策的命令,已經傳達了下去,對於寧府在明年用山林的產出,來支付自己的報酬,這些雇工,看上去絲毫不以為意。
作為襄州有數的豪族,寧府的信用,在這些百姓看來,值得信賴。
更何況他們隻需在這裏勞作數月,便可以給自家孩子爭取一個將來在書院免費學習的機會,對於這些百姓來說,簡直再劃算不過。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這樣的道理,哪怕是一輩子在田地頭勞作的,大字不識的泥腿子,也是堅信不疑的。
也正因為此,這些百姓在建設書院的過程中,不但分外賣力,更是格外用心,因為他們知曉,自己如今正在修建的,便是自家孩子將來上學的地方,想到這裏,百姓們幹勁更足。
並且還有很多剛剛得知消息的百姓們,紛紛從十裏八鄉之外,匆忙而來,想想在這裏求一份做工的機會。
現在的寧家莊,最不缺的,就是人手了。
看到工地上一片熱火朝天的勢頭,寧策的心中很是滿意。
百姓們的積極性很高,照這樣看來,用不了一個月,書院就能順利建成。
魚塘和果林那邊,進展也非常快,預計能和書院一起,同時竣工。
距離書院不遠,靠近河邊處,一處院落已經提前建好,一些道士和工匠打扮的人,正背著大包小裹,往裏麵搬。
幾十名手持樸刀的精銳家丁,在這處院落周圍巡邏警戒,嚴禁閑雜人等靠近。
這處院落群占地不小,四周都是堅固的青磚牆,牆壁很高,從外麵很難看清裏麵的虛實。
滾滾黑煙,通過一根長長的煙囪,不斷飄出,這裏看上去有點像是後世的工廠。
寧策吩咐趙寧在外麵等著,自己則跟一名須發皆白的老道士,有說有笑地走進了這處戒備森嚴的院落群。
足足在裏麵待了一個多時辰,寧策方才有些疲憊地出現在趙寧麵前。
“走,咱們回城吧。”
寧策坐著轎子,帶著趙寧往回走。
進城後,還沒等到家門口,趙寧便發現自家門口處聚集了很多人,於是急忙向寧策稟報。
寧策聽了,心中也是奇怪,於是便停下轎子,命趙寧帶人前去打探。
片刻之後,趙寧匆匆而回,滿臉喜色。
“公子,那些人都是專程來拜訪您的。”
“拜訪我?他們找我幹什麼?”寧策心想,自己有這麼多朋友麼?
“小人初步打探了下,其中有十幾個是本地媒人,想要上門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