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眾人都說了各自意見,寧策這才微笑開口。
“諸位說的都有道理,不過,我倒是覺得,危機危機,有危就有機,這是個絕佳練兵機會。”
“士卒們已經訓練了三個月,也該讓他們上陣見見血,體驗下真正的廝殺,增長實戰經驗。”
“童太尉現在還是站在咱們這邊,之所以沒有派兵來,我想可能是他沒找到合適人選,或者他覺得此事問題不大。”
“咱們寧家莊有兩千家丁,將來還會更多。
如果這次能圓滿完成護送任務,將來我也好跟童太尉求情,要一個官軍編製。”
“到時各位也都會有官職在身。”
聽了寧策的解釋,眾人情緒這才平靜下來。
“此次汴京之行,本公子打算帶楊誌和史文恭兩人,並五十名精銳家丁,一路護送。”寧策繼續說道。
“就五十個家丁,是不是少了點?”楊誌皺眉道,“萬一再碰上燕順那樣的大股賊人,恐難以自保。”
“五十人不少了,再說當今皇上,一向忌憚民間擁有武力,咱們如果帶太多人去,被有心人猜疑,容易適得其反。”寧策說道。
楊誌聽了,臉色有些無奈。
他知道寧策說的是實情。
宋徽宗雖然對外很慫,但對內部一直盯得很緊,唯恐有人造反,奪了他趙家天下。
“再說,時遷已去探查過,沿途賊人雖多,但多數都是不到百人的小賊,唯一的大山寨……算了不提也罷,總之,五十人足夠。”
“如果公子堅持五十人的話,屬下以為,不妨再帶上牛皋和張憲。”史文恭起身說道。
牛皋和張憲聽了,當即站起,主動請纓。
寧策想了想,微微頷首,答應下來。
這兩人武功高強,若是碰上賊人,都能發揮作用。
並且兩人年輕,這也是對他們的鍛煉。
時遷也起身請戰。
考慮到時遷在刺探情報上的能力,寧策點頭同意。
眾人又商議半晌,就把事情定了下來。
寧策帶楊誌等人以及五十名家丁,護送琉璃綱進京,魯智深和王進鎮守寧家莊,鄭天壽留在襄州城策應,趙寧和丁喬負責工坊和商行事務。
寧策不在的時候,兵事指揮權交給魯智深和王進,商業上的事情由趙寧和陳思煙商量決定。
寧策又吩咐趙寧,讓他在襄州城內外,在交通要道,人流較多的地方,買上兩三家酒館。
他打算將來利用這些酒館來收集情報。
酒館中來往客人很多,三教九流都有,非常適合搞情報。
片刻之後,會議結束,眾人紛紛離開,隻有寧策沒有走。
寧策在等老道前來,他有些事情,需要交給老道去做。
楊誌心事重重,步伐放得很慢,落在眾人身後。
他覺得寧策隻帶五十人進京,實在有點過於冒險。
他嚐試勸阻寧策,但寧策態度非常堅決,這讓楊誌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楊製使,想什麼呢?走這麼慢?”史文恭轉過身,含笑問了一句。
魯智深聞言,也停下了腳步。
楊誌皺了皺眉,快步上前,來到兩人中間。
“今日得了好大一塊牛肉,雪花般肥肉,使人烤了吃,請你二人飲酒!”魯智深哈哈大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