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卿家乃大氣運之人,道法高深,朕佩服的緊,”宋徽宗臉上帶笑,看了一眼寧策,“區區開封府判官,難以酬你之功,隻是朝廷自有法度,朕暫時隻能給卿家這麼一個官。”
寧策急忙起身,“官家厚恩,臣感激不盡。”
宋徽宗含笑點頭,心想這個少年是真的不錯,既有法術,人還很謙虛。
不像有些道士,本事不大,脾氣卻是不小。
動不動就給朕甩臉子看。
但人就是這樣。
有些大臣,對宋徽宗百依百順,唯唯諾諾,宋徽宗反而看不上他們。
而有些脾氣暴躁的道士,宋徽宗反而覺得這是人家道法高深,是真性情,不在意世俗禮節。
“將來若再有功績,朕一定重重獎賞卿家。”宋徽宗急忙許諾。
寧策聽了,心中一塊大石落了地,心想有你這句話在,就好辦。
“臣前來覲見官家,乃是有兩件事。”寧策說道。
“卿家快快請講。”
“其一,便是臣修道之時,偶有所得。”
寧策便把自己的預言,跟宋徽宗說了一番。
宋徽宗聽了,頓時又驚又喜。
驚的是遼國居然會出現如此內亂,鮮血彌天,殺戮遍地,並且寧策還能說的這麼清楚,把為首之人的名字,以及發生的時間都說了出來。
跟從前那些說話遮遮掩掩,模棱兩可的道士,全然不同。
可見此人道法之高深。
喜的是遼國內亂,定會日益衰弱,這對大宋來講,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真人對此,有幾分把握?”宋徽宗有些擔心地問道。
心想你可別看走眼了,讓朕空喜歡一場。
寧策看了一眼宋徽宗,意味深長地點了點頭。
宋徽宗頓時便是心中一喜。
“此乃天意,官家,天意不可違,遼國內亂,是必然之事。”寧策做出一副高人的模樣,淡淡說道。
他必須得給宋徽宗吃點定心丸。
免得這個慫貨被遼國使團一威逼,就乖乖同意對方增加歲幣的要求。
到時可就苦了天下百姓了。
而遼國越衰弱,宋朝的底氣就越足。
宋徽宗暗自竊喜,心想看來自己定下聯金抗遼的國策,果然是英明舉動。
“這其二呢,便是臣深受皇恩,無以為報,臣願施展手段,為朝廷開辟一全新財源。”
宋徽宗聞言,頓時吃了一驚,情不自禁地站起身來。
望著對麵的寧策,心情有些激動。
都說宋朝富庶,其實也缺錢。
尤其宋徽宗還是個有大誌向的。
他想收複燕雲十六州,想修建艮嶽,想把道士統統封官。
這一切,都得有銀錢做支持。
哪一項都耗費不菲。
畢竟皇帝不差餓兵。
蔡京是個奸臣,宋徽宗其實早就知道了。
但為什麼蔡京起起落落,被罷官數次,最終又能成功起複,成為官場不倒翁?
其實跟蔡京的斂財本領有關。
他能幫宋徽宗斂財。
所以宋徽宗雖然不喜歡蔡京,但隻能捏著鼻子,不得不多次啟用他。
因為別人沒蔡京的本事。
當然,斂財隻是其一,蔡京還有其他本領。
但斂財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一項。
此刻聽聞寧策要為朝廷開辟財源。
感動的宋徽宗差點眼淚都掉下來了。
心想多好的臣子啊。
為朕分憂,還能替朕賺錢。
真是打著燈籠也難找!
“此事若成,朕定然不負真人!到時哪怕滿朝文武反對,朕也會排除眾議,給真人封個大大的官。”宋徽宗聲音顫抖地說道。
此刻的寧策,也是一副深受感動,臉色激動的模樣。
心裏卻在想,再加把勁,鄆州知州之位,馬上就要到手了。
“敢問真人需要多少人手和物力?朕定會全力相助你。”宋徽宗道。
寧策擺了擺手,神態說不出的雲淡風輕。
“區區小事而已,臣隻需聯合幾個朋友,就能辦到,皇上隻需靜待佳音便是。”
“好!”宋徽宗重重一拍麵前案幾,“此事若成,朕給你升官!”
片刻之後,寧策辭別了宋徽宗。
還是梁師成相送,他的態度更加謙卑。
寧策卻不敢大意,依舊很尊重地跟梁師成說著話。
這人可是個老謀深算之人,手段也是毒辣,寧策可不會被他人畜無害的外貌給蒙蔽。
離開皇宮後,寧策帶著王誌堅返回府邸。
然後他又看到了林娘子。
感覺有點頭疼。
林娘子殷勤上前,給寧策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