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三將戰董平(1 / 3)

離開東平縣後,寧策帶著張憲,一路急行,返回鳳凰山。

聞訊後,魯智深史文恭孫安等將急忙出迎。

跟眾人簡單打個招呼後,寧策二話不說,直奔暖棚而去。

現在天氣還算煦暖,尚未開始真正降溫,平板玻璃也還沒來得及從襄州運過來。

紅薯苗依舊在茁壯成長。

三個頂著黑眼圈的老頭看到寧策前來,紛紛揉著眼睛,喜形於色地上前。

寧策擺脫了老頭們,親自上前查看。

一看這秧苗長勢還可以,已經抽出綠芽了。

寧策心中,這才一塊大石落了地。

小小的秧苗,卻幹係到鄆州,以及整個大宋的糧食問題,對此物,便是有多重視,都不為過。

寧策環顧周圍,隻見暖棚外麵,幾十名大漢手持長槍,大刀等,凶神惡煞地來回巡邏。

孫安趕緊上前邀功,“末將自從得了大人命令,不敢怠慢,每日安排人手,日夜不休,在此警惕,以防有歹人前來,禍害寶物。”

寧策點了點頭,對這種做法和態度表示很滿意。

當然也不可能會有什麼歹人,吃飽了撐的,跑到這裏來毀壞幾棵不知名的秧苗。

但小心總無大錯。

視察了地瓜苗後,寧策放下心來,便帶人前去會議室開會。

新收的那幾名將領寧策還不是很放心,所以沒讓他們參加。

會議隻有以前的心腹,以及新近收降的孫安參加。

張嵲也從襄州趕到。

自從得知寧策成為鄆州知州後,張嵲在家中斟酌再三,最終決定投奔寧策。

打算跟著寧策,混出個出身。

畢竟魯智深,史文恭,楊誌等人的例子,就在眼前。

得到張嵲投效,寧策自然也是大喜。

他將來在鄆州執政,正需要張嵲這種人才,做他的幕僚。

並且寧策記得,曆史上的張嵲,最終也是入朝為官,官至中書舍人,也就是走到了宇文虛中的位置。

可見此人能力不俗。

會議上,寧策將這次鄆州之行的經過,簡單跟眾人分說一番。

孫安當即大怒,“這個董平,簡直無法無天,居然連本地同知的女兒都敢如此對待,可以想見,此人平時對普通百姓,又是何等嘴臉!

大人不必擔心,此人若敢來,孫安自會出手教訓他!”

史文恭沉吟說道:“屬下也曾聽過雙槍將董平之名,素聞其武藝高強,兩杆雙槍,神出鬼沒。

但聽了大人的話,感覺此人不過如此,武藝雖高,但性情急躁莽撞,難成大器。”

魯智深讚許點頭,“能讓同知小姐親自相送的,豈能是普通人?這董平半點頭腦沒有,對大人的身份一無所知,便貿然挑戰,如此莽夫,不足為慮。”

寧策環顧眾人,淡淡一笑。

“對付此人,倒是簡單,隻是那個宦官李彥,讓本官感到少許壓力。”

魯智深說:“西城所臭名昭著,危害百姓,不僅是鄆州一地,汝州,京東,京西,淮北,淮西等地,無不遭其毒手。

各地官府,對他們也是無可奈何。

李彥背後是楊戩,是官家,背景深厚。

大人新來此地,不宜與此人為敵,屬下以為,程大人的建議,似可采納。”

寧策側頭,看了花和尚一眼,“你是說,本官先拖一陣,等左建安忍耐不住,解決了此事後再上任?”

花和尚點了點頭,“此舉較為穩妥,再說此事發生在大人上任之前,原本就應該由左建安去解決。”

史文恭皺了皺眉,“雖說如此,但坐視不理,任由李彥搜刮農田,殘害百姓,大人卻遲遲不到。

此舉一來有損大人官聲,二來影響大人政績,三來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被逼無奈之下,也很容易聚嘯山林,落草為寇,惡化鄆州治安……”

寧策嗯了一聲,微微頷首,心想這話說得沒錯。

如今是1118年十月,明年宋江就會在梁山聚眾造反,發展壯大。

此外,還有河北田虎,淮西王慶,江南方臘等人,聯合宋江,號稱四大寇,四處攻占府縣,打得官兵節節敗退。

最巔峰時,宋江坐擁七萬大軍,淮西王慶,擁八座軍州,八十六座縣城,兵力估計有三十萬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