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大臣準備離開皇宮,小太監打開宮門,高俅一馬當先,王黼緊隨其後,然後兩人都愣住了。
隻見外麵人山人海,好多的百姓和士子,看上去神情非常激動。
嚇得高俅馬上就退回去了,他以為是百姓造反,衝擊皇宮,大奸臣王黼也是做賊心虛,到底壞事幹多了,看到外麵的情景,擔心有人找他晦氣,就不敢動,趕緊退回宮裏。
寧策也吃了一驚,不過他定睛一看,外麵的人看起來都是興高采烈的樣子,不像是尋仇造反,因為他們赤手空拳,沒拿兵器。
有的人拿了一些瓜果蔬菜,這玩意沒什麼殺傷力。
再說寧策在民間名聲一向很好,他也不怕什麼。
於是寧策大著膽子,第一個走出了皇宮。
眼看寧策出來,頓時外麵就是歡呼雷動。
“快看,寧青天出來了!”
“寧大人,好樣的!”
“不畏強權,四鐵義士!”
“感謝寧大人為我等報仇雪恨,推翻蔡京老賊!”
寧策這才恍然。
鬧了半天,這些百姓和士子是聽說蔡京被扳倒,於是專門跑過來,感謝自己的。
不用問,肯定是先退朝的那幾百名官員,裏麵有正直之士,把寧策扳倒蔡京的過程,給宣傳了出去。
於是寧策對著眾人連連拱手,他沒忘張叔夜的教誨,這個時候,應該保持低調,免得木秀於林。
孫安奮力擠開人群,把照夜玉獅子給寧策牽了過來,寧策急忙上馬,對著百姓們拱手道謝,然後拍馬而去。
寧策回到府中,看到眾手下早已等待多時。
來到書房中,眾人對寧策好一番祝賀,祝賀寧策扳倒蔡京,保住東平府,又得到伯爵之位。
楊誌說道:“大人今日兵行險著,最終大獲全勝,不瞞您說,當時您在殿外打蔡鞗時,屬下真是為您捏著一把汗。”
殷秀秀笑道:“雖然行險,但蔡家臭名遠揚,大人此舉,卻是贏得了不少民心。”
撲天雕李應也含笑說道:“說起上一次的金殿打架,那還是百年之前,兩位宰相鬥爭,李迪打了權相丁謂那次,沒想到百年之後,天道輪回,大人雖然沒有宰相之位,卻有李迪的勇氣,痛打奸臣,今後必將傳為美談。”
楊誌哈哈一笑,“前有李宰相怒打權相,今有寧知府痛毆庸官,果然古之聖賢,皆有相同之處。”
殷秀秀捂嘴輕笑,“沒想到李將軍還記得百年前的事,此事我也記得,可惜李迪在宮中打了丁謂,最後落得被貶斥鄆州知府的下場,丁謂卻保留原職,兩位宰相之爭,以丁謂取勝告終。
而這一次,卻是咱家大人取勝,扳倒權相蔡京,可見當今官家,相比百年前的真宗皇帝,到底還是賢明幾分。
隻是如此凶險之事,以後大人還是少做為妙。”
寧策笑了笑,心想這算什麼?
後世的那些‘皿煮’國家,議會上打架豈不是常態?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不過在華夏這邊,朝堂上打架的事情,確實很少發生。
楊誌等人都以為自己在行險,但隻有自己清楚蔡京即將下台。
一個是掌握倭島金銀,屢立大功的臣子,另一個則是惹得官家厭煩,早起罷免之心的蔡京,相信隻要官家不昏頭,肯定會選擇自己。
所以自己此舉看似魯莽凶險,其實勝算極高。
眾人讚歎了一會,寧策便將今日進宮發生之事,仔細分說一番,到最後,寧策說道:“從現在到明年二月,不到四個月時間,最重要之事,就是北伐,而當務之急,則是為大軍籌備糧食和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