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幹坐在馬上,臉色鐵青。
暗自後悔。
心想這次失策了。
忘了對麵這小子,原本就是大宋有名的才子。
跟他鬥嘴。
卻是自取其辱。
古代打仗都講究個師出有名。
遼軍現在是哀兵,打的旗號就是反抗宋人入侵。
所以蕭幹想通過喊話,打擊宋兵士氣,振奮己方精神。
結果寧策先是算了一番舊賬,指明澶淵之盟締結後,但遼兵依舊經常南下襲擾大宋,殺人放火,搶劫錢財,女人,如今宋兵前來,不過是為了報仇。
然後寧策又指出燕雲十六州,自古就是漢家江山,隻是被偶然被契丹人竊走,如今宋兵來取,乃是天經地義。
蕭幹惱羞成怒,便冷哼一聲,“寧策!既然你執迷不悟,那就戰場上見真章吧!”
說罷,撥馬便回。
寧策也縱馬返回本陣。
雙方開始調兵遣將,大戰一觸即發。
蕭幹冷冷地望著遠處的宋軍軍陣,蕭道隱,移刺桀,石抹裏刺等將領簇擁在他身旁。
遠處的宋軍,陣容嚴整,士卒皆是披掛鎧甲,手中刀鋒閃亮,一看就不好打。
戰場的主動權,現在在蕭幹手中,因為他的士卒都是騎兵,機動力遠遠強於對方,在哪打,怎麼打,都取決於遼軍,宋軍暫時隻能被動防守。
以騎破步,遼軍將領都很有經驗。
於是蕭幹下令,“移刺桀,你率五千精兵去攻打敵軍左翼,蕭道隱,你率五千精兵,去打宋軍右翼!”
“石抹裏刺,你率五千精兵,從正麵突破,牽製敵軍主力,讓其無法兼顧兩翼!”
“先襲擾,待敵軍露出破綻後,再猛攻一點,全力突破,擊潰敵兵!”
蕭幹的做法,就是典型的騎兵破步兵戰術。
眾將齊齊應下。
根據蕭幹分析,宋軍左翼有騎兵掩護,右翼卻沒有,這是騎兵數量不足的表現,但寧策既然敢把右翼空出來,就說明那裏肯定有弓弩手埋伏,可以對抗騎兵的襲擾。
不過沒關係,遼軍騎兵大部分也都由弓箭,仗著人數上的優勢,可以跟宋兵對射。
蕭幹一聲令下。
刹那間,狼煙四起,三路騎兵踏起滾滾煙塵,各自向著目標而去!
石抹裏刺揮舞狼牙棒,率領五千騎兵,從正麵衝擊宋軍軍陣,蕭道隱,移刺桀則是兵分兩翼,旁敲側擊。
三股騎兵,便如三叉戟一般,惡狠狠向著宋軍軍陣殺了過去!
寧策見狀,卻是臨危不懼,當即沉聲下令。
“全軍停住腳步,列好陣型,勿要輕易出擊,亂了陣型!”
“陌刀手保護好前麵的巨盾兵,敵軍戰馬絕對不敢硬衝我軍槍陣!”
“弓弩手做好準備,把敵兵放近了再打!”
一條條命令,有條不紊地傳了下去。
三倍於宋軍兵力的遼兵,惡狠狠地殺了過來!
宋軍陣內,弓弩手們早已備好弩箭,屏氣息聲地瞄著遠處的敵軍,隨時準備放箭!
石抹裏刺的五千騎兵率先殺到,雙方距離一百多米時,石抹裏刺急忙變陣,遼兵拐了個彎,向兩邊駛去,與此同時,馬上騎兵紛紛彎弓搭箭,以弓矢強襲宋軍軍陣。
寧策說的沒錯,無論是遼軍騎兵,還是戰馬,都不敢硬衝宋軍的刀鋒陣,所以用弓箭遠程襲擊,打算宋軍陣型,便成了遼兵的必然選擇。
此時蕭道隱也開始在另一側,以弓箭襲擾宋軍。
宋軍軍陣內,頓時也是萬箭齊發,嗖嗖嗖嗖一陣亂響,諸葛連弩接連發射,如飛蝗一般,急襲敵軍騎兵!
一輪箭雨過後。
上百遼兵紛紛墮馬倒地,相反宋軍這邊,卻像是毫發無損一般,軍陣絲毫未亂。
遠處觀戰的蕭幹,不禁皺了皺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