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虛中在寧策這裏待了一會就告辭了,正如寧策所言,他這個中書舍人跑到西北來做知府,純粹是為了鍍金,在履曆裏增加一筆地方官的經曆後,他就可以回到汴京高升了。
但寧策不一樣,他的封地在這裏,他走不了。
如今民間有很多聲音替他打抱不平,感覺他被朝廷給坑了,寧策心裏卻不這麼想。
沒有哪一塊土地是完全沒用的,官家賜給他的八個州,其中有四個州現在在西夏人手中,另外四個州都是很貧瘠的地方,人口稀少,看起來相比繁華的東平府,要虧很多。
但寧策覺得,其實西北也不錯,至少土地遼闊,至於落後,那沒關係,他可以慢慢發展。
不過他現在的當務之急。
是要跟賈氏卿卿我我,春宵苦短。
至於什麼國家大事,暫且先一邊去,他初來乍到,總要收集到足夠的情報,才方便對症下藥,開始治理地方。
他現在知道了,賈氏給他生的女兒,名叫寧仙兒,寧策很喜歡這個女兒,這樣一來,他就有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寧萃兒,小女兒寧仙兒。
寧策現在是王爺身份,住在客棧裏到底不妥,客棧這種地方,魚龍混雜,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
他若是微服私訪,住這裏當然沒問題,但是自從宇文虛中前來拜訪以後,他的身份就有些瞞不住了。
能讓堂堂知府大人,親自前來拜訪的,豈能是一般人?
還好宇文虛中給他推薦了個地方,寶塔寺,於是寧策便帶著賈氏和孩子,以及手下眾人,搬去那裏,臨行之時,楊誌給掌櫃的房錢,掌櫃的說什麼也不敢要,最終隻得作罷。
到了寶塔寺,寧策一看,發現這裏不得了,這裏不是普通的寺廟,而是一座千年古刹,據傳這座寺廟在西漢元年建造,當時名為複圖寺,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曆史了。
並且有句詩,叫做“曆代一百二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說的就是這裏。
這座寺廟的特點,就是有一座淩雲參天的寶塔,這寶塔非常有名,號稱慶陽八景之首。
寧策在寶塔寺住了三四天,他跟賈氏卿卿我我,手下武鬆,魯智深,楊誌三人,都被他給派了出去,四處打探消息,隻留保鏢孫安和侍女真田雅美在身邊。
高寵帶著五百精銳步卒,在寺廟外麵安營紮寨,拱衛鎮北王。
寧策原本等著那位不知天高地厚的趙公子,等他過來尋釁滋事,然後自己好扮豬吃虎,狠狠地裝逼打臉。
結果這小子消息很靈通,好像是發現自己惹了不該惹的人,居然沒有再度前來,杳無音信,像是從人海中消失了一般。
寧策麾下天平軍和鎮海軍主力,如今在楊再興的帶領下,剛剛從東平府出發,到這裏估計要半個月以後,屆時他們將會組成寧策在西北的嫡係部隊,鎮北軍。
數日之後,情報也搜集的差不多了,寧策便召集手下議事,商量下一步的行動。
當初寧策攻破燕京,又輕取居庸關,燕京周圍幾個較小的州府,如薊州,景州,檀州,順州等地遼兵,皆是聞風而降,而涿州,易州兩地,早就由投降宋軍的郭藥師所掌握,至此燕京周圍除了平州之外,其餘七州,盡屬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