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番商大著膽子過去,接連打開幾個木箱,結果發現,裏麵果然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這一下,眾商人望向寧策的眼神,都變了。
心想這不是王爺。
這是財神爺啊!
原本一些不太服氣,等著看笑話的番商,也開始認真地思索起經商的事。
眾人鴉雀無聲,望向寧策,等著他開口。
寧策看了一眼倒在地上的李長史,吩咐道:“李長史身體不好,扶他下去吧。”
有仆人上前,把李長史攙扶送走。
寧策隨即環顧眾人,微微一笑。
“銀子,本官有的是,就看你們有沒有本事來拿。”
這時西州回鶻的代表,忽心赤老頭站了起來,“王爺,三十文一包的價格,實在太低,我等剛才商議了一番……”
寧策擺手,“老人家你先不用說,本官有個辦法,說出來,跟諸位參詳一下。”
“本官打算采取配額製度,就以棉花為例。
具體來說,你們三家各出一個最低價,本官會選擇報價最低的價格,來製定棉花價格,並且報最低價的商家,也能得到最大的市場份額。
價格一年更新一次。
報價最低者,可得六成市場份額,報價次之者,可得三成,最高者可得一成,也就是說,本官每收十包棉花,其中六包是給報價最低者,報價最高的,隻能得到一包的出售價格。”
眾商人聽了,目瞪口呆。
楊誌,關勝等人則是在心中,默默給寧策點了個讚。
心想大人這一招狠啊,這種製度,可以迫使這些商家互相競爭,把棉花的價格壓到最低。
寧策這一招雖然厲害,其實也是跟後世天,朝的醫藥集中采購學的,利用商家互相競爭的局麵,以大批量采購的優勢,來獲得最低價格。
眾商人這下都傻了眼,思索了一會後,紛紛離席告退,說是要再商量商量。
寧策倒也不急,於是繼續跟趙彬等官員聊天喝茶吃點心,過了半晌之後,眾商人代表,這才紛紛回來。
剩下的事就簡單了。
為了獲得訂單,三家代表都定出了一個非常低廉的價格,西州回鶻咬牙把價格定在寧策一開始要求的三十文。
但黃頭回鶻更狠,直接定價二十八文錢!
一舉拿下棉花訂單的大頭!
至於吐蕃代表,他們就是來打醬油的。
因為他們那裏大部分是高原地帶,不是很適合棉花生長,但他們距離大宋最近,所以經常去回鶻那裏收購棉花,運到大宋來賣,所以他們能提供的棉花最少。
所以吐蕃代表給的價格也最高。
征求了三方商人的意見後,方案敲定,一年之內,寧策以每包棉花二十八文的價格,不限量收購棉花,黃頭回鶻占據六成市場份額,西州回鶻占據三成,吐蕃諸部份額最低,隻有一成。
寧策拿起一把木錘,重重在案幾上敲了一下!
這叫一錘定音,這事就這麼定了。
眾人皆大歡喜。
魯智深湊近楊誌,低聲說道:“楊製使,灑家覺得有詐。”
楊誌挑眉,疑惑地望向魯智深。
心想你這莽和尚都能看出有詐來?
魯智深說道:“都說商人重利,二十八文這個價格,剛才那回鶻商人也說了,成本都不夠,他們怎麼可能賠錢賣大人棉花?這其中肯定有詐!”
楊誌聽了,便是一笑,“原來如此,大師你說的沒錯,按現在的價格,他們肯定賠。
但是大人定的棉花價格是一年為期,在這一年時間裏,西域那邊肯定會大量種植棉花,而這棉花一多,價格就會下跌。
所以這些商人一開始可能會小虧,但是到了後來,棉花成本降低,他們肯定是大賺。”
魯智深這才恍然大悟,便摸了摸腦袋,“這些商家,腦袋裏全是彎彎繞,灑家是搞不明白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