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策想起剛才劉錡等人的話語,便開口詢問。
“聽說劉將軍想要購買布匹?”
劉錡臉色一紅,說道:“末將發現京師之中,布匹價格遠比蜀中便宜,想起瀘川軍將士的軍服,已數年未換,所以有此想法,但末將這次來京,卻未攜帶太多銀錢,故此苦惱。”
楊誌在旁邊哈哈一笑。
“劉將軍隻看汴京布價便宜,卻不知在東平府,布價更便宜呢。”
劉錡頓時便吃了一驚,“這是為何?”
旁邊小孩望著楊誌笑道:“這位想必就是鎮北王手下第一親信,環慶路經略使楊誌楊大人了。”
楊誌哈哈一笑,“你這小娃娃,有趣的很,居然還知道本官之名。”
王寅則含笑跟劉錡解釋。
“劉將軍,你道這布價為何便宜?其實也是鎮北王的功德。
王爺從番邦大量收購棉花,而後又在東平府,大力開辦紡織工坊,將棉花做成布匹,這才將市場上的布價,給打了下去。
正因有我家王爺的工坊存在,汴京的布價才不能賣高價。”
劉錡聽了,心中對寧策的欽佩之情,頓時更深。
當即拱手,心悅誠服地說道:“王爺果然是大才,上馬能討平敵寇,下馬能治國理政,不愧是我大宋戰神。”
寧策笑著擺了擺手,“劉將軍謬讚了,不過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對了,你這次打算購買多少布匹?
或許本王能幫上你的忙。”
劉錡聽了,頓時心中一喜。
這時旁邊那小孩又開口了,“也是信叔兄你運氣好,小弟原本的解決辦法,就是讓你去求鎮北王,沒想到居然能在這裏遇見王爺。
看來果然緣分天定。”
劉錡聽了,當即一翹大拇指,“彬甫果然神機妙算。”
寧策饒有興趣地看了一眼這小孩。
隻見此人十二三歲年紀,穿著一身錦袍,看上去天資聰穎,眉目靈動,哪怕在寧策麵前,也鎮定自若,不由得升起幾分好奇心。
於是便問:“這位小兄弟,你又是何人?”
劉錡正待介紹。
卻見小孩一挺胸,很自信地開始介紹自己,“在下隆州虞允文,見過王爺。”
楊誌等人聽了,倒也沒什麼,心想這就是個小孩。
但寧策聽在耳中,卻仿佛晴空打個霹靂一般。
心想自己今天,算是碰上大牛了。
先是一個劉錡,而後又是一個虞允文!
虞允文!
南宋名臣,文武雙全,乃大唐名臣虞世南之後,此人是南宋著名的主戰派,曾在采石磯,指揮三軍,一戰力克金國皇帝完顏亮率領的十五萬金兵,立下不世之功!
他出將入相二十餘年,被人稱為‘戰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義勇,為南宋第一!’
如果說劉錡是名將之姿,那虞允文便是良相之才!
而在南宋,虞允文最終也確實做到了宰相一職,為南宋名相。
寧策心中,一時間,非常激動,沒想到今日接連遇上兩名賢才,但仔細一想,心中卻又釋然。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劉錡和虞允文都是當代俊傑,又同在川蜀,他們兩人惺惺相惜,成為好友,倒也不稀奇。
隻見虞允文老氣橫秋地對寧策拱了拱手。
“早聽聞王爺慷慨仗義,為國為民,如今一見,果然如此,信叔兄與王爺素不相識,王爺便肯一擲千金,資助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