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寧策的疑問,李綱苦笑道:“不怕王爺笑話,本官領受皇命,擔任監軍,前來東平,青州兩府,征調索超,嶽飛兩將,前去汴京勤王。
起初尚算順利,索超在高唐州一戰破敵,狠狠殺掉了敵軍銳氣。
卻沒想到,完顏宗望聞訊後,親率大軍來攻,索超中了誘敵之計,於東昌府遭到金兵埋伏。
幸得嶽飛護著本官,死命殺出一條血路,方才逃出生天,否則本官就見不到王爺了。”
寧策聞言,心中一沉,東平府,青州府兩地的兵馬,乃是寧策嫡係中的嫡係,精銳中的精銳,不但武器裝備在寧策麾下是最強,便是士卒的訓練程度,也是一等一的。
寧策急忙追問:“李大人帶走多少兵馬?”
李綱遲疑了一下,方才開口道:“也不多,隻有區區六千兵。”
寧策有些不敢置信地望著對方,“六千兵?本官留在這兩地的,總共才八千兵!
那逃回來多少?”
李綱有些羞愧地垂下頭去,“隻有千餘人馬,由鵬舉率領,護送本官突圍而出。”
寧策聽了,隻覺得眼前差點一黑,心如刀絞。
這六千兵,是他當初北伐燕雲的主力,是他手中最精銳的兵馬,是他花費了無數人力物力,無數銀錢,曆經多少日夜不休的訓練,方才堆砌起來的強軍。
沒想到就這麼隨隨便便,就被李綱等人斷送了。
“這些兵馬,乃是本官辛辛苦苦募集,訓練而來,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和銀錢,更是身經百戰,曾攻破燕京的百戰雄師。
卻沒想到……
李大人,你可真是崽賣爺田不心疼啊!”
李綱臉色慚愧,“當時本官勤王心切,加之嶽飛也讚同出動主力,說道兵力若是太少,起的作用也不大,隻有傾巢盡出,才能解救京師危局。
雖然東平胡憲知府一力阻攔,但本官還是帶走了六千兵。”
寧策此刻,隻想捶胸頓足,後悔不已。
原本張憲作為寧策的親信,若是他能統率天平軍,肯定能製止李綱這種不理智的行為。
畢竟汴京乃是堅城,城高壕深,金兵又是初次入寇,形勢不明,加之各地的勤王兵馬,也在源源不斷地趕到。
金兵這次是來搶劫的,搶糧搶錢搶女人,目的並不是攻城略地,若是汴京打不下,也就撤退了。
所以汴京根本沒太大危險,李綱也沒必要把主力全帶出去。
但李綱救援心切,嶽飛又是個精忠報國的熱血性子,兩人一拍即合,居然就一下子,把寧策的嫡係六千鐵甲兵全部帶了去。
寧策暗想自己離開大宋時,把嶽飛也帶走就好了,嶽武穆什麼都好,就是有些太忠君愛國了。
楊誌在一旁,得知鎮海軍,天平軍主力覆滅,也是十分心痛,當即怒道:“索超雖然勇猛,但有勇無謀,隻適合做一衝陣先鋒,怎能做一軍之主將?
若是嶽鵬舉擔任主將,定然不會中如此拙劣之計謀!
李大人也是知兵的人,為何不勸阻官家,收回成命?”
李綱的頭,低得更深了,顯然他的心中,也是十分後悔。
“本官也知道嶽飛之才,遠勝索超,但任命索超為將,乃是官家的意思,本官曾上書苦勸,但官家不聽。
本官曾以為,隻要有鐵甲兵在,擊破金兵,便不成問題,是以沒有堅持自己的意見……”
楊誌聽了,差點就要破口大罵,幸好話到嘴邊,他又硬生生地忍了下去。
寧策也是暗歎一口氣,心想宋徽宗這個作死小能手,真的是作起死來,沒有下限。
非要讓索超擔任主將,原因無非就是猜忌嶽飛,猜忌自己,畢竟嶽飛,也是自己的手下。
官家故意讓才能遠不如嶽飛的索超,擔任主將,正是為了打壓自己的勢力,隻不過官家機關算盡,算到最後,卻是把自己麾下的六千鐵甲兵,給算計沒了,也斷送了勤王救援京師的希望。
寧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不去想鐵甲兵的損失。
畢竟事情已經發生,現在後悔,也無濟於事。
再說李綱,跟自己一樣,也是宋徽宗這個豬隊友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