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質疑鄭天壽:“灑家記得,工坊的手榴彈產量,不過每天三百發,但按鄭將軍所言計算,產量卻是每天一千發,產量提升這麼多嗎?”
鄭天壽捂著肚子,臉色有些灰白,顯然他的傷勢還沒好利索。
實在寧策現在也是無人可用,他的人才,大部分都在西北,襄州那裏也有一部分,青州這邊並不多。
要不也不能讓傷勢未愈的鄭天壽,帶病出來主持工坊工作。
隻見鄭天壽說道:“說起此事,還是有賴於大人神機妙算,末將不敢貪天之功。”
“這些日子以來,不斷有外地難民前來投靠,由於大人管理有方,激發了工匠的積極性,所以這段時間,技術技水平提高得很快,能工巧匠也是層出不窮。
冶鐵,機械,火藥等方麵都有長足突破,手榴彈的製造工藝也得到提高,故此產量才能增加。
楊製使放心,鄭某說到做到,願立下軍令狀。”
楊誌便有些不好意思,“鄭將軍莫怪,灑家隻是怕耽誤了出兵之事。”
其餘將領,心中不禁歎服,暗讚寧策運籌帷幄之功。
原來寧策利用難民前來投靠的契機,不看出身,隻看才幹,給優秀人才以高額薪水和優厚待遇,重點招募工匠。
很多工匠,原本在外地被人看不起,地位低下,薪水微薄,結果到了樂安港,不但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平時的待遇也比普通人,甚至是那些權貴,還高出一大截。
再加上寧策采用獎勵機製,凡是做出重大發明創造的,都給予豐厚獎金,於是工匠們的積極性極高。
此外,寧策也靠著自己幾千年後的先進見識,經常給這些工匠們指點正確的研究方向。
在重重因素疊加之下,樂安港的科技水平,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尤其是在寧策親自主持,重點攻關的冶金和火藥方麵,更是成果斐然。
既然手榴彈沒問題,寧策便對楊誌吩咐道:
“收複濱州勢在必行,募兵的事,就交給楊製使,盡快練出一支新兵出來,優先教會他們使用手榴彈。”
楊誌點頭答應,問道:“大人打算以何人掛帥,鎮守濱州。”
寧策環顧眾將,暗想孫安是自己保鏢,武鬆是特戰隊長,楊誌是自己心腹,不能輕易出動,張憲臨陣破敵還有大用,用來守城,有點浪費才能。
於是寧策的目光,最終落在了打虎將李忠,以及小溫侯呂方身上。
心想李忠膽小謹慎,呂方最近武藝突飛猛進,由原來的二流武將,隱隱有向一流武將突破的跡象,用來守城,這兩人倒是個不錯的搭檔。
於是下令,“此戰主將為李忠,副將呂方,將來攻克濱州,本官會保舉你二人為兵馬都監,總管濱州兵馬,以後濱州,就由你二人負責了。”
兩人當即大喜,雙雙出列謝過。
楊誌命李忠,呂方兩人,且先去城中募集兵馬,而後對寧策稟道:“大人,近期我軍一直沒收到信鴿的情報,偶然飛回一兩隻鴿子,也都是身上帶傷。
屬下懷疑,金兵很可能已經發現了我軍飛鴿傳書的秘密,並設法在沿途狙殺。
完顏宗望率金兵將京師圍得水泄不通,末將擔心,他們有意隔絕京師與外界的音訊,借機逼迫朝廷簽訂不平等盟約。
金兵一直對茂德帝姬虎視眈眈,官家又是膽小怯弱之人,若是在金兵的強壓下……”
寧策聽了,當即也是一驚。
心想若非楊誌提醒,自己差點忘了此事。
以宋欽宗和宋徽宗這兩個皇帝的軟弱性格來看,搞不清外麵情況的他們,還真可能做出把茂德帝姬獻給金兵,以求簽訂和約,這種事來。
寧策微微頷首,“金兵的奸謀,必須盡快揭穿,將本官獲勝的消息傳到京師去,也能增強朝廷抵抗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