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策忙得馬不停蹄,當天下午,便在府邸中接見六州一府各地官員,以及萊州太守耿雁山,登州太守趙鼎,濰州兵馬都監劉子羽等人。
趙鼎,耿雁山一左一右,坐在寧策兩旁。
寧策定了定神,便緩緩環顧眾人,說道:“金兵這次南下很輕鬆,收獲頗豐,嚐到甜頭後,今年他們多半還會來搶劫。
本官請諸位來,便是要商討這件事。”
趙鼎當即表態,“王爺戰功赫赫,屢破金兵,實乃主持此事的不二人選,本官願聽從王爺調遣行事。”
有趙鼎開頭,其餘眾人也紛紛開口,表示支持寧策。
得到眾人支持,寧策心中略有些輕鬆。
於是說道:“在座諸位,除了登萊兩位太守外,幾乎都被金兵侵略過,金兵燒殺劫掠,無惡不作,所過之處,一片焦土。
按道理講,我等賑濟之後,理應重建。
但若金兵再度入侵,重建極易被打斷,所以本官以為,在收複河北舊土,為太原,燕京解圍之前,除了登萊兩州外,其餘地方,重建沒有意義。”
趙鼎,耿雁山等人,都是官場老手,自然也知道,在戰爭結束之前,開展建設,風險極大。
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投下去,卻很容易被侵略者輕鬆破壞。
自古以來,破壞就比建設容易。
但不重建的話,好像也不對。
耿雁山便問:“如今處處焦土,百姓流離失所,無論農稅,商稅都收不上來。
不重建就沒法收稅,沒有稅收,官府怎麼運行?又拿什麼養兵?
本官每次想起此事,常常覺得頭疼不已”
寧策微微一笑,“本官想了幾個辦法,可以解決稅收問題,但是需要趙太守和耿太守,兩位的全力支持……”
趙鼎當即說道:“山東各地,唇寒齒亡,金兵殺來時,誰也躲不過去,無論王爺想在登州如何施為,下官都全力支持。”
耿雁山則有些猶豫。
寧策並不做聲。
棣州太守郭進,密州太守謝金等人,皆是目光灼灼,望向耿雁山,這讓他感受到沉重壓力。
思忖良久後,耿雁山最終歎了口氣,說道:“萊州這邊,也沒問題,王爺的命令,下官一定照辦。”
眼看耿雁山表態,眾人這才鬆了一口氣。
寧策便命人將地圖掛起,然後帶著眾人,來到地圖之前,指點說道:
“從地形上看,濰州,萊州和登州三地,前麵都有其他州府遮擋金兵,如果把咱們這些地方看做一個整體的話,濰,登,萊三州,便屬於大後方。”
“本官並不是貪戀權力,而是一定要把咱們這些州府團結起來,通力合作,才能戰勝凶惡之敵。”
“本官的想法是,大力發展濰州等三地,至於其他州府,則堅壁清野,擋在對金戰爭的最前線,保護大後方。”
望著眼前的地圖,眾人連連點頭。
感覺寧策的戰略思路沒毛病。
前方打仗,接受後方的物資支援。
後方得到前方的保護,全力發展生產,努力給前方以支持。
是一件雙贏的事。
寧策又道:“這隻是戰時的權宜之計,待金兵退去後,咱們這些州府,就都屬於後方了,到時再重建,也不遲。”
趙鼎摸著胡子想了想,便問寧策:“話雖如此說,但前線足足有七個州府,後方隻有三個州,這支援的任務,未免有些過於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