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姑姑道:“柔兒,求學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兒,須得循序漸進。”
宋懷柔道:“廖夫子引用了唐朝韓愈的名言‘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說勤勞是每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道德。”
繡姑姑道:“說得好啊!老話說,勤儉起家,先勤勞,然後是節儉。”
宋懷柔道:“廖夫子還說了一句古語,饑在賤農,寒在惰織。”
繡姑姑道:“那你聽得明白麼?”
宋懷柔道:“翻譯過來,便是忍饑挨餓的人是因為鄙視農業勞動,在寒風中哆嗦的人是因為懶於養蠶織造。”
繡姑姑道:“應該在中間加上‘大多’,而不是指代全部。”
宋懷柔道:“為啥是‘大多的人’呢?”
繡姑姑道:“話,可不能說得太滿啊!”
宋懷柔道:“哦。那句古語‘饑在賤農,寒在惰織’,我覺得……”
繡姑姑道:“怎麼了?”
宋懷柔道:“我覺得,聽著熟悉。可是,我想不起來這話的出處啊!不是《中庸》,不是《禮記》,更不是《詩經》。”
繡姑姑道:“那是出自《素書》中的安禮章。”
宋懷柔道:“《素書》啊?”
繡姑姑道:“是啊!”
宋懷柔道:“《素書》與《素問》有什麼聯係呢?”
繡姑姑道:“《素問》便是《黃帝內經素問》的簡稱,是醫學著作。”
宋懷柔道:“我知道《素問》是醫學類書籍,但不知道這《素書》呢!”
繡姑姑道:“這《素書》嘛,是天下奇書。“
宋懷柔道:“奇在何處?”
繡姑姑道:“相傳《素書》是黃石公所著。”
宋懷柔道:“黃石公?就是張良的師傅。”
繡姑姑道:“沒錯!話說張良得此書後,日夜研讀,漸漸領悟到其中的大智慧,遂加以靈活運用,最終輔佐劉邦破秦兵、滅項羽,建立了蓋世之功。”
宋懷柔道:“那黃石公很厲害啊!單是一本書便讓張良輔佐劉邦建立漢朝。”
繡姑姑道:“說來也是名師遇著高徒,正如千裏馬遇見伯樂,命數使然。”
宋懷柔道:“那麼,建立漢朝後,張良將《素書》公之於世麼?”
繡姑姑道:“不是。《素書》隨他一同下葬。直到西晉末年,天下大亂,張良的墓被盜挖。”
宋懷柔道:“那賊驚擾了古人的安寧,可不好!”
繡姑姑道:“亂世中,有些人一心隻為了求財,便走了偏門。既然當了賊,又怎麼會顧忌什麼道義啊?”
宋懷柔道:“然後,那些賊怎麼樣?”
繡姑姑道:“那些盜墓人在他的玉枕下麵發現了一本書,便是《素書》。”
宋懷柔道:“若非那些賊,恐怕《素書》不會重見天日哦!如此說來,那些盜墓賊做的是好事還是壞事啊?”
繡姑姑反問道:“你覺得呢?”
宋懷柔道:“盜墓是壞事,是孽緣。然而,《素書》出現於世,是好事。所以,這事啊,實在是說不清好壞。”
繡姑姑道:“據說,那古籍上寫著一句話。”
宋懷柔道:“就是被盜墓賊發現的那本麼?”
繡姑姑道:“是啊,就是黃石公送給張良的那本。”
宋懷柔道:“哦,那上麵寫了什麼話呢?”
繡姑姑道:“那句話便是‘不許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傳,亦受其殃’,簡而言之,這《素書》要傳給有緣人。”
宋懷柔道:“所謂有緣人,就是品行端正的人啊!”
繡姑姑道:“沒錯!以前,當師傅的若想尋覓合適的人繼承自己的衣缽,那得慎重抉擇,先是千挑萬選,然後讓候選人幾經考驗,直至滿意為止,其中最重要的是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