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愛蓮說(4)(1 / 2)

程老夫子道:“再想想吧!”

花曜文道:“風定池蓮……自在香!”

程老夫子道:“好一個‘自在香’啊!花曜文,請將全詩朗誦一遍!”

花曜文道:“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程老夫子道:“花曜文,你能否解說這詩呢?”

花曜文道:“這首詩的意思是攜杖出門,就是為了尋找一個納涼聖地。”

程老夫子道:“這首詩的名稱便是‘納涼’,是麼?”

花曜文道:“是的,夫子。”

程老夫子道:“花曜文,你解釋了第一句‘攜扙來追柳外涼’,就是攜杖出門去尋找納涼聖地。然後呢?”

花曜文道:“第二句是‘畫橋南畔倚胡床’,意思是畫橋南畔,綠樹成蔭,坐靠在胡床上,非常愜意。”

程老夫子道:“第二句中隻有‘畫橋南畔’,可沒提到綠樹成蔭呢!”

花曜文道:“學生認為,這個……讀詩嘛,就是應該有自個兒的想象。那個畫橋,就是一座橋。既然有一座橋,自然是有水,就是湖泊。因為橋多是建築在水麵之上。至於南畔,呃,這個‘畔’字是邊界,界限的意思,所以,這個‘南畔’,我猜測是湖邊。”

程老夫子道:“嗯,那個‘倚胡床’呢?”

花曜文道:“學生覺得,單是一個‘倚’字,便足以說明非常愜意啦!”

程老夫子道:“嗯,有道理!那第三句呢?”

花曜文道:“第三句是‘月明船笛參差起’,大意是寂寂明月夜,船上的笛聲在耳邊縈繞不絕。”

程老夫子道:“很好!那最後一句‘風定池蓮自在香’呢?”

花曜文道:“意思是晚風初定,池中蓮花盛開,幽香散溢,沁人心脾。”

程老夫子道:“花曜文,你覺得這首詩意境如何?”

花曜文道:“意境如何啊?這個……”

程老夫子道:“就是你覺得詩人,就是寫下這首詩的作者,當時的情緒怎麼樣?”

花曜文道:“我覺得,很有限,很愜意啊!”

程老夫子道:“為什麼呢?”

花曜文道:“因為這首詩的主題是納涼,是很輕鬆愉快的事。詩人攜帶著一根竹子製作的拐杖,呃,我猜測是用竹子製作而成,也許是用木做的……”

程老夫子道:“姑且當它是用竹子製作的竹杖吧!這是小事,不必細究。詩人攜杖出門去尋找納涼的好地方。”

花曜文道:“是啊!‘畫橋南畔’,還有個‘胡床’,都是尋常的,加上個‘倚’字,就是愜意。”

程老夫子道:“嗯,繼續說吧!”

花曜文道:“後兩句‘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就是寫晚間月色,嗯,就是寫景。”

程老夫子道:“不僅是月色,還有船上的笛聲。”

花曜文道:“還有晚風吹拂,池中蓮花盛開的景致。我覺得,全詩有這個……”

程老夫子道:“這個什麼呢?”

花曜文道:“很愜意,很自在,遠離塵世,還有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程老夫子道:“這是你對這首詩的感受,是麼?”

花曜文道:“是的,夫子。”

程老夫子點頭道:“很好!讀懂了一首詩,便可稱得上真正的品味。這首《納涼》,你解說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