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課間(1 / 2)

此時傳來鍾聲,表明下課了。

據說正誼書院有個規定,就是課堂時長是固定的,既不可提前,更不可延遲。

無論夫子是否將當天的課程內容解說透徹,隻要鍾聲傳來,必須停止講課,讓學生們好好休息。如果當天的講課內容較多,夫子可列出相應的課題讓學生們自個兒到藏書閣查閱資料。

曾經有人抗議,這樣的規定瞧著像是得過且過隨心所欲,實在是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呢!

當時,院方高層派人出麵解釋,說學習本是一張一弛的事兒,若是將課程安排得密密麻麻滿滿當當的,像是將弓弦拉開了,還一直拉得緊緊的,豈不是壓得學生無法透氣麼?這與拔苗助長有何區別呢?

可是,有人抗議,引用了古語中的一句“嚴師出高徒”,說正誼的做法實在是放任自流,無法約束學生苦修。

正誼書院表示,身為學生,自律是本分,若是無法做到自律,還談什麼修身齊家呢?還談什麼治國啊?連自個兒都管不好,還想著管別人麼?這事兒,可能麼?隻要細想,正常人都知道是不可能啊!

抗議一方認為正誼書院的態度實在是冥頑不靈,不是求學聖地,實則徒有虛名。

然而,正誼書院還是堅持己見,不做出讓步。

嗯,這事兒到底有沒有影響呢?

當然是有啊!

據說,此後十年,正誼書院每一年的招生人數皆是不過百。換言之,夫子先生的數量大致不變,可是,學生的數量卻是大幅下降。

那十年,對正誼書院來講,是壓抑的,是憤懣的,可以說是不被世人理解。

可是,正誼書院如同東籬下的菊花,才德兼備,清高冷傲,依然執行一貫的辦學原則。簡單來說,就是我行我素堅持原則。

然而,再過十年,恰逢風雲變幻。俗語雲,時勢造英雄。那個時期,很多大人物輪番登台……諸如此類的事件多不勝數,欲知詳情,請到藏書閣裏翻閱相關的史冊。

事後,有心人查詢那些名人的出身,竟然發現了:他們當中,約有一半來自正誼書院。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正誼書院苦修的時期,恰好是正誼書院口碑處於穀底的年份。

嗯,就是正誼書院在那十年裏培養的學生力挽狂瀾。

那十年,從正誼書院走出來的學生,竟然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呢!

此言一出,風靡了南部一帶,驚起了千尺巨浪。

正誼書院終於揚眉吐氣啦!

隨後,正誼書院的口碑火速上升至穀峰,再次坐穩了南部書院前三的名號。

為何不說是首席呢?

還是那句話,謙受益啊!

不管怎麼樣,正誼書院還是恢複了名譽,那是值得欣慰的事兒。

既然有口皆碑,那麼,豈不是可以大量招生了麼?須知,凡是聞名遐邇的大書院,其學雜費是村鎮裏私塾的束脩的數倍,不是尋常百姓可以負擔得起啊!

換成別的書院,也許可行。然而,這是正誼書院。至於報名入學的適齡學童,無論是蜂擁而來還是寥寥無幾,入學麵試還是那個標準,過了便好,若是不過,那請回吧!要麼,等下一年,明年再戰。要麼,轉向別的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