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月初六,晴空萬裏,偶爾有一群雀鳥翱翔掠過。
室內,諸位學生皆是靜默不語專心聽課。
隻見楊夫子端坐於案桌後,道:“老夫負責教導你們的哲學課。今天,我們來學《老子》,又稱《道德經》。縱觀《老子》全文,隻五千言,但是,精練、生動,其微言大義讓古今眾多文人雅士魂牽夢繞,回味無窮。前兩天的國語課,教導你們的夫子也許說了古籍的分類吧?那麼,老夫便點名……”說著,便捧起點名冊,道:“就……鍾俊語!”
聞言,鍾俊語忙站起來,道:“夫子好!學生鍾俊語。”
楊夫子道:“你好!鍾俊語,請你說說這個古籍分類吧!”
鍾俊語道:“分類啊?”
楊夫子道:“嗯,就是古籍分為哪四大類?”
鍾俊語道:“哦,就是說分類呀!”
楊夫子道:“是,就是說分類,說吧!也讓大家回憶一下啊!”
鍾俊語道:“呃……就是分為四大類,分別是經,史……子,集。”
楊夫子道:“鍾俊語,那你還記得‘經’的解釋麼?”
鍾俊語道:“經,就是經類的書籍。”
楊夫子道:“什麼是經類的書籍呢?”
鍾俊語道:“嗯,這個經類的書籍就是講述常道,通道。”
楊夫子道:“什麼是常道?什麼是通道?”
鍾俊語道:“常道就是尋常的道理,通道就是貫通古今的道理。”
楊夫子道:“那麼,你認為如何懂得這些常道通道呢?”
鍾俊語道:“看經類的書籍。”
楊夫子道:“譬如呢?”
鍾俊語道:“譬如……《道德經》!”
楊夫子道:“那這個《道德經》,你看得明白麼?”
鍾俊語道:“學生愚昧……不明白。”
楊夫子道:“既然是看不明白,那你怎麼知道這些常道與通道呢?”
鍾俊語道:“呃……看史書,就是講述曆史的書籍。”
楊夫子道:“哪些書籍呢?”
鍾俊語道:“譬如隋唐史。”
楊夫子道:“那你有何感悟呢?”
鍾俊語道:“以史為鑒,可以知曉得與失。”
楊夫子道:“可是,經與史,是兩大類別啊!”
鍾俊語道:“學生覺得,史類書籍,就是記述過去的事跡。經類,就是點明了曆史循環更替蘊含的規則,這就是通道,貫通古今的道理。”
楊夫子道:“怎麼不說是常道呢?”
鍾俊語道:“也是常道,這些規則是根本存在,就算是時代變遷,還是存在於世間,這是亙古不變。”
楊夫子道:“好,鍾俊語,請坐下吧!”
鍾俊語先是作揖,才落座。
楊夫子道:“經緯,本意是指織物的縱線和橫線,用來比喻條理秩序,在《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便有’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一言。所謂經,就是指織物的縱線,與那個‘緯’字是相對的。經,也指南北向的道路。經,還可引申為常道,常行的義理、準則、法製。後來,’經‘便成為對典範著作及宗教典籍的尊稱。你們可明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