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何謂道(3)(1 / 2)

楊夫子道:“可不就是翻譯出來了麼?這個‘徼’字,就是事物的始末,端倪。花曜文,繼續說吧!”

花曜文道:“就是在‘有’的那一方麵,觀察萬事萬物的始末,呃……起源。”

楊夫子道:“始末的始,就是起源,包括了起源。萬事萬物皆是有始有終,不是隻有開始。”

花曜文道:“除了起源,就是還有覆滅。”

楊夫子道:“始末的中間,還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有的是短暫,有的是漫長。”

花曜文道:“學生明白。”

楊夫子道:“這句‘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翻譯過來,便是這個……所以,我們常常置身抽象的‘無’中,以求能了解萬物的奧妙;也常常通過事物的現實存在去推測它的始末。其中,這個‘事物的存在’便是指代‘有’的一麵。你們可明白了麼?”

諸位學生道:“明白。”

楊夫子道:“好,那就下一句‘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花曜文,你說說這句話吧!”

花曜文道:“就是這個‘有’與這個‘無’是同源,都是誕生於天地之間,隻是名字不同,很玄奧。”

楊夫子道:“嗯,不錯!這話的意思是‘有’和‘無’,其實是同時產生的,隻是名稱不同,它們都是非常玄妙。它們的玄妙又是那麼神秘、深邃,可以視之為洞悉宇宙萬物奧妙的門徑。你們可明白了?”

諸位學生道:“明白。”

楊夫子道:“這幾句,花曜文,你可明白了?”

花曜文道:“學生明白了。”

楊夫子道:“好!花曜文,請坐下吧!”

花曜文先是作揖,然後落座。

楊夫子道:“下一句是‘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還是點名吧!”說著,便拿起點名冊,道:“請……劉佩萱!”

聞言,劉佩萱忙站起來,恭敬道:“夫子好!”

楊夫子道:“很好!劉佩萱,請你說說這句話吧!”

劉佩萱道:“就是天下人都知道美麗事物的存在,向往美麗的事物,厭惡醜陋的事物。天下人都知道善良的可貴,推崇善良,鄙棄不善良的。”

楊夫子道:“嗯,不錯!劉佩萱,這《道德經》,你以前讀過麼?”

劉佩萱道:“以前在私塾時,夫子曾經提到過一部分,隻是學生資質愚鈍,忘了一部分。”

楊夫子道:“劉佩萱,你的記性還是不錯啊!讀書呢,不是死記硬背,而是理解了其中的精髓,這才是真正的讀書。”

劉佩萱道:“是的,夫子。”

楊夫子道:“美,就是美的,一切美好的事物。正所謂美者,人心之所進樂也。惡,就是醜陋的。正所謂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人啊,都是偏愛美好的,厭惡醜陋的,這是天性使然。”說著,略停了停,道:“這話的意思是世人都向往美好的事物,那是因為他們知道有醜陋的存在。他們都認為善良是可貴的品質,是由於明白邪惡會造成傷害。你們可明白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