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禦醫在經曆了李誌的指責和羞辱後,決定放下身段,親自去尋找李誌,希望能夠了解真相,也希望能從李誌的康複中學習到新的醫學知識。他在店鋪上貼上了歇業的文告,帶著禮品,踏上了尋找李誌的旅程。
經過一番艱辛的尋找,曹禦醫終於在傍晚時分找到了正在砍柴的李誌。當他正想上前與李誌交談時,李誌卻冷漠地將柴門關閉,不願與他交流。曹禦醫沒有放棄,他在柴門前跪了下來,決心以自己的誠意感動李誌。
夜幕降臨,大雨瓢潑而下,曹禦醫被雨水淋得喘不過氣來,但他仍然堅持跪在那裏,不為所動。直到半夜時分,李誌終於被他的堅持所打動,打著油布傘走了出來。看到曹禦醫依舊跪在雨中,李誌說:“看來先生是真心誠意前來,快進屋吧!”
李誌拿出幹衣服讓曹禦醫換上,然後開始講述自己的經曆。原來,當日被曹禦醫診斷為絕症後,李誌決定要趁著自己還能幹活,多掙一些錢來養活家人。於是,他起早貪黑地在山上砍柴,直到有一天,因為體力不支,暈倒在了大山深處。
當他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身邊有一個身著道袍、留著三綹長髯、手持羽扇的老人。老人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神仙,他告訴李誌,他已經昏睡了三天。李誌跪倒在老人麵前,感謝他的救命之恩。老人扶起李誌,說自己隻是山中一個閑散之人,並不是什麼神仙。他觀察李誌,準確地診斷出李誌患有消渴症,並提出了一種獨特的治療方法。
老人的治療方法與傳統的醫學截然不同,他讓李誌飲用山中的清泉,食用特定的草藥,並教授他一套獨特的呼吸和鍛煉方法。李誌遵循老人的指導,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調理,竟然奇跡般地康複了。
曹禦醫聽後,心中既震驚又敬佩。他意識到,自己在醫學上的知識還有很多不足,而這個山中的老人卻掌握著他不曾了解的醫術。他決定向老人學習,希望能夠掌握這種神奇的醫術,以便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從此,曹禦醫成為了老人的弟子,他虛心學習,刻苦鑽研,終於掌握了一種新的醫學知識。他回到滄州,重新開設了“一笑堂”,用新的醫術治愈了更多的疑難雜症,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而他與李誌也成為了好朋友,他們共同傳播這種新的醫學知識,為更多的人帶來健康和希望。
李誌聽到老人的話,心中充滿了希望,他忙不迭地點頭。老人微笑著,帶著李誌走到戶外,指著一排排掛滿碩大果實的梨樹,說:“這些大鴨梨,都是我親手種植的。它們汁多肉厚,營養豐富。從今天起,你餓了就以梨為食,渴了就以梨汁為飲。堅持三個月,你的病體定會康複如初。”
李誌雖然心中半信半疑,但他別無選擇,隻能按照老人的指示去做。他開始以梨為主食,渴了就喝梨汁。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了顯著的好轉。他的體力逐漸恢複,口渴的症狀也消失了。三個月後,他的消渴症竟然真的完全康複了。
在李誌準備離開時,老人再三叮囑他,曹禦醫其實是一個好醫生,隻是被人們的讚譽和盛名衝昏了頭腦,變得飄飄然。老人告訴李誌,如果曹禦醫能夠幡然悔悟,那麼可以讓他前來,自己願意傳授他更多的醫術知識。
曹禦醫聽到李誌的敘述,心中既震驚又感激。他意識到自己之前的自大和盲目,決定放下身段,向這位山中的老人學習。他急忙讓李誌帶路,希望能夠盡快找到這位老人,向他請教。
然而,當他們來到老人的住處時,發現老人已經不在了。屋內的桌子上放著一本泛黃的醫書和一張字條。字條上寫著,這本書贈予曹禦醫,希望他能夠好好研讀,用所學的知識去普救天下的蒼生。
曹禦醫拿起那本醫書,心中充滿了敬意和感激。他知道,這是老人留給他的寶貴財富,也是他重新開始的契機。他決定回到滄州,關閉“一笑堂”,專心研讀這本醫書,希望能夠從中領悟到更多的醫學知識。
幾年後,曹禦醫重新開業,但這次他不再自詡為“一代神醫”,而是以更加謙遜的態度對待每一位患者。他運用從醫書中學到的知識,結合自己的經驗,治愈了更多的疑難雜症,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而那本泛黃的醫書,也成為了曹禦醫的寶貝,他將其視為傳家之寶,代代相傳。曹禦醫的故事,也成為了滄州人們口中的一段佳話,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