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公主的堅定信念(1 / 1)

貞觀二十三年的深秋,長安城的金黃落葉鋪滿了禦花園的小徑。衡山公主李瑾瑤,如一朵初綻的牡丹,端坐在玉階之上,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她如雪的臉龐上,映照出少女獨有的嬌嫩與純真。她的眼中,那份對未知的期待與好奇,仿佛能照亮整個宮廷。

“父皇,您為何總是在尋找那個‘滿意’的人?”李瑾瑤輕輕問道,聲音猶如細絲,纏繞在空氣中。她的疑惑,源於太宗皇帝那一次次的歎息和失望的眼神。

唐太宗李世民聞言,微微皺眉,他的眼神裏藏著深深的憂慮。“瑾瑤,你長大了,該明白,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更是國家的大事。”他望著遠方,似乎在回憶那些年輕的麵孔,“朕希望你的幸福,能成為大唐繁榮的保障。”

他歎了口氣,繼續道:“你的母親曾告訴我,真正的男子,不在於外表,而在於他的品性與才華。可惜,這世間,能配得上你的,太少。”

此時,長孫詮的身影出現在他的腦海中,那少年英氣勃勃,眉宇間透出的穩重和智慧,讓他覺得他是最合適的人選。盡管長孫詮比瑾瑤年長一輩,但太宗並未放在心上,他知道,這門親事,關乎的不僅僅是家族的延續,更是他對女兒未來的深深期待。

“瑾瑤,你見過長孫詮了嗎?”太宗轉頭看向女兒,眼中閃爍著期待,“他的確是個難得的好青年,我希望你能喜歡。”

瑾瑤聞言,心跳瞬間加速,她偷偷瞥了一眼父親提到的那個人,記憶中的畫麵瞬間清晰起來。那天,她在宮中偶遇長孫詮,他正在研讀經書,專注的神情讓她心動不已。此刻,她臉上的紅暈如同晚霞般絢麗。

“父皇,我會盡力去了解他,”她低聲道,語氣堅定,“如果他真的如您所說,那麼,我願意接受。”

太宗欣慰地笑了,他知道,女兒已經開始理解他的用心良苦。他決定加快婚禮的籌備,希望能在他有生之年,看到女兒幸福出嫁。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了變數。就在婚禮的準備工作即將就緒時,太宗突然病倒,他看著眼前忙碌的臣子們,心中滿是遺憾。他明白,他的時間不多了,但他放心不下女兒的未來。

“瑾瑤,記住,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為自己選擇,”他虛弱但堅決地說,“朕不能陪你在人生路上走完,但你要相信,你的幸福,是我最大的心願。”

這一章,描繪了公主的心動與皇上的遺憾,預示著一場宮廷內外的複雜情感糾葛,為後續的故事埋下了伏筆。讀者能感受到太宗對女兒的深沉愛意,也能體會到公主初次麵對愛情的微妙心境。

秋風起,衡山之巔,楓葉如火,漫山遍野地鋪陳著一片絢爛。高宗皇帝站在山頂,望著天邊連綿的雲海,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說的情緒。他的妹妹,衡山公主,就這樣的嫁給了他的庶母武氏。這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決定,可他知道,這是他作為皇帝,必須做出的選擇。

“哥哥,你真的決定了嗎?”衡山公主站在他身後,她的聲音輕輕的,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高宗轉過身,看著他的妹妹,她的眼睛紅腫,顯然是剛剛哭過。他的心猛地一痛,他知道,這個決定,對她來說,是多麼的殘忍。

“妹妹,我知道這個決定對你來說很難接受,但這是為了我們的國家,為了我們的家族。”高宗的聲音低沉,帶著一種無法抗拒的堅定。

衡山公主沒有說話,她隻是默默地轉身,望著遠方的山巒,那裏,有她的長孫舅舅,有她的心事。

“妹妹,你知道嗎?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你,我會怎麼做?”高宗走到她身邊,輕輕地握住她的手。

衡山公主轉過頭,看著她的哥哥,她的眼神複雜,有痛苦,有期待,有決絕,有不舍。

“我會選擇忘記,我會選擇接受。”高宗的聲音堅定,他的眼神充滿了決絕。

衡山公主看著她的哥哥,她的心痛得無法呼吸。她知道,這個決定,對她來說,太難了。但她也知道,這個決定,對於他們的家族,對於他們的國家,是必要的。

“哥哥,我知道了。”衡山公主的聲音輕輕的,帶著一種無法言說的決絕。

高宗看著他的妹妹,他的心痛得無法呼吸。他知道,這個決定,對她來說,是多麼的殘忍。但他也知道,這個決定,對於他們的家族,對於他們的國家,是必要的。

“妹妹,你會後悔嗎?”高宗的聲音低沉,帶著一種無法抗拒的擔憂。

衡山公主看著她的哥哥,她的眼神堅定,她的聲音輕輕的,但卻充滿了堅定。

“哥哥,我不會後悔。我知道,這是我必須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