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成侯的用意是什麼並不重要,這件事的後果對我們有利就可以了。”林瑾一邊翻看兒子的功課,一邊不緊不慢地回道。
“對我們有利?”林瑜細細咀嚼了一遍林瑾的話,“你真的看好三皇子?”他們家不是一向不站隊的嗎,怎麼到了他哥這裏就改變風格了。
“不是我看不看好的問題……”林瑾淡淡苦笑,“而是在所有人眼裏,包括陛下,我和三皇子都是一條船上的人,二皇子觸了陛下的黴頭,自然不是壞事。”
林瑜麵露惑色,他離京十餘年,對徒楓和林瑾的關係,已經有些看不懂了,半晌方道:“你和陛下,還好嗎?”愛上一國之君,真不是什麼好事。
林瑾頓了頓,突然說道:“微兒幼時進宮,陛下曾經問我,願不願意讓微兒給他當兒媳婦。”微兒是林瑾的女兒,隻比三皇子小一歲。
林瑜默然,以這個時代的標準而言,徒楓對林瑾,算是仁至義盡了,給皇子們當老師還不夠,還讓他的女兒當皇子妃,隻要三皇子能上位,林家的前途,自是無憂。
不想林瑾接著又說:“我拒絕陛下了。”林家和三皇子本就有親,結不結親並不重要,何必浪費三皇子妃這個位置,有機會娶個高門貴女不是更好。
林瑜若有所悟:“你是不想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萬一三皇子沒機會,他們家豈不慘了。林瑾挑眉一笑,不作回答。
冬去春來,轉眼到了弘治十五年。二皇子的婚事提上議程,林瑜剛回京,就聽說徒楓把錦鄉侯的小女兒指給徒若俊了,不禁莞爾。
通常,皇子到了成婚的年齡都是要封王開府的,可徒楓不提,其他人也不敢問,請立太子的風波才過去幾個月,誰都不想自討沒趣。
最終,還是林瑾私下問起了徒楓的意思。徒楓放下正在批折子的朱筆,笑問道:“你不是一向不關心這些的,怎麼今天轉性了?”
林瑾無奈道:“皇子大婚,乃是禮部的職責,二皇子不封王不開府,這個婚事可不好辦,禮部無先例可循,臣隻好來討陛下的聖意了。”
徒楓抬眼瞥瞥林瑾,從容道:“擬旨吧,封二皇子為趙王,封三皇子為魏王,著禮部盡快辦理。”很顯然,徒楓是早有此意,而不是臨時冒出的念頭。
林瑾卻是一臉愕然,聲情並茂地慘叫道:“趙王大婚不到三個月,現在又添上兩位殿下的冊封儀式,陛下是要禮部忙翻天嗎?”
“禮部尚書都沒叫苦,你一個左侍郎急什麼急?”林瑾的演技太過浮誇,徒楓有點看不下去了。
林瑾無語,領旨走人,心裏卻在抱怨,他們禮部的張尚書一年能有半年抱病在家,他頂著侍郎的品級,拿著侍郎的俸祿,卻幹著尚書的活計,多虧啊。
沒等林瑾出門,徒楓又在身後補充了句:“其實林卿應該感到慶幸的,朕還沒把魏王的婚事提出來。”話語中的笑意掩都掩不住。
林瑾聞言走得更快,我家微兒才十二歲,陛下想得真是太多了。當日,他告訴林瑜,自己拒絕了徒楓,可他沒說完的是,徒楓根本不答應,執意要讓微兒進宮。
兩位皇子封王的旨意一下,朝中的風向頓時發生變化,再沒人提起立儲一事。
辛辛苦苦幾個月,好容易忙完徒若俊的婚事,沒等林瑾喘勻氣,徒楓又要去避暑山莊了。不用說,林瑾肯定是隨行人員之一,林循是徒若信的伴讀,跟著去也不奇怪。
偏偏徒楓還給他加了道旨意,讓沈芸帶上林微同行,說是淑妃想找她們說話。林瑾很不爽,也不想給三皇子創造機會,但是徒楓有旨,他也不能違背,隻得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