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馬賽實驗(二)(1 / 2)

第37章 馬賽實驗(二)

於爾根·克洛普在多特蒙德掀起的青春風暴,確實是歐洲足壇的一股新風。

在這個全歐洲都驚歎於瓜迪奧拉治下的巴塞羅那的tiki-taka打法的時代,西班牙傳控成為了近些年的“版本答案”。

而克洛普,這個2009年加入多特蒙德的大胡子,看著像一個粗魯的搖滾明星,卻率領多特蒙德青年軍打出了搖滾樂一般激情的足球,也引來了歐洲足球界的新一輪關注。

法國距離德國不遠,作為法甲球隊的職業教練,德尚對歐陸足壇的戰術新風也有著合格的嗅覺。

沒有一個教練會對克洛普的打法不屑一顧,但是克洛普的戰術也絕非紙麵上看起來那樣容易複製。

在德尚看來,歐冠小組賽,也是一個實驗壓迫式打法的好地方。

不管德尚到底擅不擅長這種策略,在後生晚輩麵前有幾分自傲的馬賽主教練大手一揮,讓馬賽的球員前提,開始了對阿森納的前場壓迫。

這和陳耀的想法不謀而合。

在對決多特蒙德之前,他也迫切地想要實驗目前的阿森納應對壓迫逼搶的能力。

他當然可以選擇讓球隊變成一支開大腳的隊伍,高位壓迫?我直接把球開到前場,你能壓迫到什麼?

但是這種出球如解圍的方式,無異於把球權直接送給對手。

如果想要掌控場上局麵並且追求勝利,應對高位壓迫的唯一辦法,就是從後場開始就和對手展開較量,用精心設計過得地麵短傳,拆解對方的逼搶。

馬賽的陣型是4-3-3,三名前鋒喬丹·阿尤,安德魯·阿尤和洛伊克·雷米構成了馬賽的第一道逼搶線。

阿森納的中衛組合是維爾馬倫和朱魯,很明顯,主要出球點是比利時人托馬斯·維爾馬倫,他的技術不錯,是推進的發起點。

雷米弧線跑位向維爾馬倫奔去,覆蓋了維爾馬倫向維拉蒂傳球的線路。

這個舉動的意義是迫使維爾馬倫向朱魯傳球,而朱魯是不具備在後場處理球的能力的。

喬丹·阿尤向朱魯逼去,這是壓迫體係的第二步驟。

朱魯是出球環節中的弱點,當喬丹·阿尤上搶之後,朱魯缺乏解決手段,隻能回傳給門將。

這時候,喬丹·阿尤和洛伊克·雷米就會像一把鉗子的兩側一樣夾擊門將什琴斯尼——毫無疑問,波蘭門將在目前還不具備細膩的腳下技術,而日後盛行足壇的出球型門將,現在還沒個影兒呢……

這就是馬賽的原始型高位逼搶,由於這時候歐洲足壇還沒有開始對門將-後衛線的技術能力的培養,掐死對方的出球並不困難。

德尚滿懷期待地看著球員們的表現。之所以一向保守穩重的他,在酋長球場忽然這麼冒險,不僅是因為他判斷歐冠小組賽賽場是低成本的戰術試驗田,也因為他對自己的壓迫策略有著一些自信。

馬賽的球員按照他的部署逼搶。

雷米切斷了維爾馬倫向前傳遞的線路,維爾馬倫頓了頓,沒有冒險盤帶,橫傳給了朱魯。

朱魯拿球之後手忙腳亂,麵對撲上來的喬丹·阿尤,趕緊把球回給什琴斯尼。

什琴斯尼拿球之後,毫不猶豫地分邊——那裏是卡瓦哈爾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