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老舊的齒輪
“觀眾朋友們,歡迎來到溫布利大球場!這裏是英格蘭足總杯半決賽,阿森納對陣利物浦的比賽。我是解說員馬丁·泰勒,這場比賽由我和我的搭檔共同解說。”
“我是傑米·雷德克納普,本場比賽的解說嘉賓。”
“比賽開始!利物浦首先開球,我們先來看看他們的首發陣容,還是熟悉的4-4-2……”
達格利什安排的確實是在他心中根深蒂固的4-4-2體係,比賽隻打了五分鍾,陳耀就看出來達格利什並沒有別出心裁的玩什麼新花樣。
足球比賽中,具備一定實力的球隊,總體上還是會維持穩定的戰術體係和風格,而不是每場比賽都做大量的針對性調整。
一套被打磨到出色的體係,才是足以支持一支球隊穩定獲取勝利的根本。
但是,如果這套體係本身就有缺陷,那就不一定了。
達格利什治下的利物浦,奉行的戰術風格實際上有些混亂。
他們的底層框架是達格利什從三十年前就堅持的4-4-2體係,後衛、中場平行站位,一個二前鋒遊走銜接,一個大中鋒頂在禁區。
主要的推進手段是長傳衝吊,雙中場分工有序,一個攔截,一個出球。
後衛線以穩健為主,不要求後衛有多高的出球能力,隻要能把球給出去就行。
但是前幾任教練又給利物浦球員帶來了一些其他的東西。
比如貝尼特斯就給利物浦帶來了高位逼搶的要素,霍奇森給利物浦帶來了簡單粗暴又樸素的消極反擊策略,而盛行一時的西班牙風格又讓達格利什因勢利導地希望能給球員注入技術元素。
可是達格利什的選材標準讓他的希望難以實現。他不可能讓一群糙哥在諳熟於心的4-4-2體係下踢出融合壓迫與精細傳跑於一身的足球。當比賽節奏加快時,他們隻會習慣性地開始長傳衝吊。
而開場之後的形勢,就印證了這一點。
阿森納並沒有采用高位逼搶的戰術,而且即使現在他們能打出逼搶,也是不完善的原始逼搶,所以陳耀並沒有照貓畫虎地強迫球隊現在就形成壓迫體係。
他指揮阿森納在中位開始布置攔截線,利物浦的後衛遠遠拖在後麵看戲,唐寧和亨德森拉開在兩翼,查理亞當和斯皮林兩人陷在阿森納的雙後腰與前腰的包圍中,出球路線幾乎被完全封死了。
斯皮林隻有從後場接球的時候,才能有處理球的空間。
當他帶球推進到中圈前沿,他的背後就有阿森納前鋒範佩西的阻截,身前是亞曆山大·宋和若日尼奧兩名後腰堵住了他向前傳球的路線,前腰阿隆·拉姆塞就會在此之後像牛皮糖一樣黏上來幹擾自己。
斯皮林並不擅長在小範圍空間中快節奏出球,他的技術水平撐不起這樣的動作。
雖然達格利什的要求是他要能和隊友形成傳跑聯動,但是斯皮林這時候下意識的反應,就是拿球燙腳,趕緊橫傳給查理亞當來處理。
但是查理亞當拿球後,又會麵臨同樣的窘境。
阿隆·拉姆塞這場球完全就是個站前腰位的工兵,邁開雙腿,大步跑著靠了上來。
往前,若日尼奧和宋分別切斷對傑拉德和蘇亞雷斯的出球線路。
往後,範佩西幹擾著他回傳的路線。
兩翼,阿森納的邊鋒紮哈和張伯倫大幅度回防,壓製了唐寧和亨德森。
此時,阿森納從後衛到前鋒,都在防守。
槍手球員回撤的堅決度讓達格利什聞到了一絲複古的味道,上世紀七十年代,克魯伊夫的全攻全守理念在阿森納球員的動作中若隱若現。
他也看出來,4-4-2體係固有的中場人數劣勢讓球隊很難推進了,這時候的辦法隻剩下長傳了。
查理·亞當迫不得已之下右腳長傳,這並不是他擅長的技術。
足球分到右路,亨德森拿球。
查理亞當的長傳精度不佳,亨德森不斷調整著步頻,勉強卸下了球,但他的身體位置並不舒適,失去了轉瞬即逝的突破空間。
利物浦的進攻體係接下來又陷入了阻滯。
亨德森並不擅長打邊路,隻是達格利什一直要求他適應右邊前衛的位置。
他很勤懇、穩重、努力,但是突破、盤帶和內切真不是亨德森擅長的事情。
為了幫助進攻運轉,利物浦的下一個步驟就是傑拉德的回撤策應和邊後衛的套邊支援。
最後,利物浦的選擇是讓格倫·約翰遜離開後場,套邊策應亨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