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盧寶劍,欲求明主!(1 / 2)

“子揚,這裏有一條路可以進去。”呂曠對著站在小丘上麵的張浩說道。

“恩。”張浩三人跟著呂曠向裏麵走去。

“滴答滴答.....”張浩就聽到了水流聲,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聲音那樣清脆悅耳。

“嗬嗬。”張浩笑了,真的像柳宗元的小石潭記那樣。

進入一個中央小島,張浩等人發現這裏有一個草廬,而草廬中確沒有被人。

“咦!”張浩發現這裏有一把寶劍。

“刷!”寒光淩冽,鋒利無比。“湛盧!”小篆刻寫的兩個字,虎虎生威,龍飛鳳舞。

湛盧(zhànlú)劍或湛瀘劍是春秋時期鑄劍名匠歐冶子所鑄名劍之一。五大蓋世名劍之首。

據《越絕書》記載,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懇求天下第一鑄劍大師歐冶子為己鑄劍。歐冶子奉命之後,帶著妻子朱氏和女兒莫邪,從閩侯出發,沿閩江溯流而上,來到了山高林密海拔1230米的湛盧山,這裏發現了鑄劍所需的神鐵(鐵母)和聖水(冰冷的泉水)。歐冶子在這裏住下後,辟地設爐,用了三年的時間,終於煉成。

另一說為古地名,即指福建省北部的鬆溪縣。

“越王允常命歐冶子鑄劍。”歐冶子帶妻子朱氏、女兒莫邪和女婿幹將,到閩、浙一帶名山大川遍尋適宜鑄劍之處。當他們見到鬆溪的湛盧山清幽樹茂,薪炭易得,礦藏豐富,山泉清冽,適宜淬劍,就結舍於此鑄劍。3年辛苦,終於鑄就了鋒芒蓋世的湛盧之劍。時世上五大名劍是: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鈞(又作純鉤),湛盧名列第一。此劍可讓頭發及鋒而逝,鐵近刃如泥,舉世無可匹者。後代詩人題詩曰:“逍遙我亦餐霞者,十年雲臥湛盧下。鬥間瞻氣有雙龍,人間何處問歐冶?歐冶一去幾春秋,湛盧之劍亦悠悠。”

湛盧者,全軍統帥也,持此劍者,指揮千軍萬馬,所向披靡,無所不可!

“五大名劍之首啊!湛盧寶劍,沒想到竟然在這裏。”張浩讚歎道。

“好多書。”張浩拿著湛盧,看著這一本本的書籍。

《春秋》《左傳》《史記》《扁鵲神篇》《吳子》《莊子》《老子》......還有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書籍,看起來應該很珍貴。

更為特別的是這裏還有史記!

要知道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因為得罪了漢武大帝被處以了宮刑,他心裏心存不滿,在史記裏麵頗有微詞,因此這本基本上在市麵上都沒有,這裏又不是後市,弄到這本書會很不容易的!

“子揚,看樣子這裏應該由別人住吧。”張南說道。

“是啊!我們就在這裏再見幾個草房吧。”張浩說道。

“好嘞,我這就讓他倆開功。”張南向外麵走去。

187年。

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結束於187年。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失敗了。原因無他:一官府雖然腐敗,但還沒有徹底衰敗,軍隊雖然不經訓練但戰力遠遠高於黃巾士兵,二:革命的性質改變,革命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190年,曹*發布討伐董卓的檄文,天下諸侯蜂起響應。聯軍一時勢大。

同年,董卓兵敗,撤出洛陽,並帶走百姓財寶,百官。火燒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