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二十二功臣,素描之法(1 / 2)

第二天張亮一家滿門抄斬,淩煙閣二十四功臣隻剩了二十二個,其他文武大臣均沒有資格進入淩煙閣了。

李世民公布了淩煙閣二十二功臣的最終名單及排名:

第一,趙國公長孫無忌,出身關隴士族,長孫皇後的嫡親兄長,太子李寬的親舅父,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者,力保李世民登上皇位,而後修《貞觀律》,居功甚偉,虛銜為司空,群臣之首,故居第一。

司空的虛職,被李寬改名為顧問,可以為朝堂提供意見,卻已經沒有任何實權了。

第二,河間王李孝恭(已故),出身李氏皇族,是李世民的堂兄,滅蕭銑,鎮壓輔公祏,破廣陵、丹陽,平定江南,玄武門之變保持中立,所以得不到李世民的信任,逐漸退出權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娛,暴病身亡。

第三,萊國公杜如晦,出身京兆杜陵,官拜尚書右仆射,是太子李寬的嶽父之一,李世民奪取政權、開創貞觀之治中的主要謀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

第四,鄭國公魏征,出身巨鹿曲城,官拜侍中,以直諫敢言著稱,每當李世民犯錯,他都會直言進諫,明君王之得失。

第五,梁國公房玄齡,出身齊州臨淄,官拜尚書左仆射,也是太子李寬的嶽父之一,為李世民參謀劃策,典管書記,策劃玄武門之變,百官之首,輔佐李世民建立貞觀盛世。

第六,申國公高士廉,出身渤海蓨縣,長孫皇後的舅父,太子李寬的舅公,太子太傅,奉命編撰《氏族誌》,輔佐太子監國。

第七,胡國公秦叔寶,出身齊州曆城,太子妃之父,太子李寬之師,官拜左武衛大將軍,上柱國,大唐戰神,參加了李世民的曆次征戰,每戰必先, 常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戰功赫赫,而後出征遼東三國立下大功。

第八,鄂國公尉遲敬德,出身朔州善陽,官拜金吾衛大將軍,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親手殺死齊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擁立之功第一,而後出征遼東三國立下大功。

第九,衛國公李靖,京兆府三原,偉大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統帥,被稱為大唐軍神,先滅東突厥,後滅吐穀渾,開疆拓土之國,未嚐一敗,辭官隱退,恩養在家。

第十,宋國公蕭瑀,出身蘭陵蕭氏,後梁明帝蕭巋之子,先後三次罷相,與房杜二人不和,性多猜貳,剛忌太過。

第十一,褒國公段誌玄(已故),出身齊州臨淄,並州起兵時就跟隨李世民左右,擒屈突通,而後跟隨李世民征戰天下,破王世充和竇建德,貞觀十六年病逝,追贈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

第十二,夔國公劉弘基,出身雍州池陽,玄武門之變擁立有功,出征遼東三國為前軍大總管,力戰有功。

第十三,蔣國公屈突通(已故),出身雍州長安,參與大唐曆次重大軍事行動,滅王世充被評為戰功第一。

第十四,勳國公殷開山,出身京兆鄠,年青時以學行知名,尤善盡牘寫作,跟隨李世民討薛仁杲和王世充,以軍功進爵勳國公,征伐劉黑闥的路上病逝,是淩煙閣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