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南北對立,內亂不止,而扶餘國也登陸倭國境內,一步步蠶食倭國的土地。
倭國中立的地方都落入了扶餘水師手裏,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誰也拿不下對方。
廣州港的建設如火如荼,三個月的時間裏,廣州城都大變樣了,閻立德全身心投入,港口已初見規模。
廣州造船廠在引入流水線生產後,效率大幅度提升,半年之後戰船就可以進入大海。
房遺愛和李泰非常興奮,他們都想看看戰船和火炮完全結合的威力。
“報!!!,倭國內亂,南北對立,扶餘國水師又在全力進攻倭國,現在已經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麵。”
房遺愛:“嗯,還真是天佑大唐,必須立刻將消息傳給二哥了。”
李泰:“本王估計二哥一定會出兵的,我們要做好準備,隨時準備出征海外。”
房遺愛:“嗯,小弟立刻讓那群臭小子停止山地叢林訓練,隨時準備出征。”
李泰:“來人 ,八百裏加急將倭國內亂的消息傳給陛下。”
太極宮裏的李寬和馬周,上官儀一起議事,打算讓馬周主持今年的科舉。
永徽元年的科舉,李寬誌在選拔出一些有用的人才,值得一提的是狄仁傑和張柬之也會參加今年的科舉。
李君羨:“陛下,廣州城方麵傳回了魏王的八百裏加急文書。”
李寬:“嗯,將青雀的奏表遞上來。”
李寬看到李泰的奏表,內心非常高興,還真是天佑大唐,是時候出兵倭國,一戰定乾坤,滅掉倭國,亡其族。
李寬:“倭國內亂,南北對立,扶餘國趁火打劫,進攻倭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麵。”
馬周:“陛下,倭國遠離大唐,貿然出征得不償失。”
李寬:“先生,雖然倭國遠在海外,但是他們亡我之心不死,從大唐學習文化,反過來又在圖謀大唐,為了後世子孫的安定,朕決心滅掉倭國,打通海上絲綢之路。”
馬周:“陛下高瞻遠矚,老臣不及也。”
李寬:“科舉結束後,朕打算禦駕親征出兵倭國,留太子監國,馬周和上官儀二人輔政。”
馬周:“陛下,小小倭國不必禦駕親征,讓房遺愛率領大唐水師出兵即可。”
李寬:“先生,別的敵國朕可以不去,倭國卻是一定要去的,朕意已決,不必再勸。”
他們肯定不會明白李寬的心思,這也是後世每一個華夏子孫的家國情懷,親手滅掉小日本。
一個月後科舉結束,李寬就開始禦駕親征,狄仁傑和張柬之包攬狀元和榜樣。
李寬:“懷英任大理寺少卿,孫老大人年事已高,大理寺就交給你了。”
狄仁傑:“師傅放心,徒兒一定不會讓您失望。”
李寬:“嗯,柬之就去吏部任職,先從小吏做起,積累經驗,他日必有重用。”
張柬之:“臣遵旨,一定好好去吏部學習。”
李寬:“好好幹,朕對你們有信心,大唐的未來屬於你們。”
東宮的李冕也接到了李寬的聖旨,命他留守監國,自己的父皇卻要禦駕親征打開海上絲綢之路。
李寬:“元芳,你這次跟隨為師禦駕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