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養】就是食物中養生的總稱。合理、均衡的安排好一日的飲食,就是養生。
人們常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
還有一種一日三餐熱量比例:早餐30%、午餐40%、晚餐30%;
這些隻是一個參考,是和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相適應的。遇上特殊的人群就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比如上夜班的人、三班倒的人就不能按上述標準。
在原始人的時候,沒有現代農業、工業,人們的起居參照日出日落。大多的勞作都在日間,夜間多是在休息睡眠。所以飲食的高峰期大都在日間。
進入人類社會的初期,工作的時間也是在白天。主要的能量消耗在白天。尤其進入強體力勞動的時候,能量消耗巨大,所以飲食當中需要更多快速釋放的能量。就像短跑運動員的營養補充一樣。他們和馬拉鬆運動員的營養需求是不一樣的。
現代的工業發展迅速,科技工業的自動化,人們的體力勞動越來越少,偏重腦力勞動。對於快速的能量營養的需求減少。但是多年的飲食習慣依然沒有改變,還保持著以前的飲食習慣。這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隱患。
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於營養的需求也是不同的。窮的時候,需要最基本的營養需求就是糖。澱粉類(也就是大米白麵等主食)能快速的釋放能量,加上價格低廉。所以,主食是窮的時候的飲食偏好。不是人們本能喜歡吃主食,而是主食更便宜,微薄的收入能讓人“吃飽”。
古時候,隻有窮人才會“饅頭+鹹菜”,皇帝、財主都是以肉菜為主。看看中國南北方的習慣和日常問候語,就可見一斑。北方人習慣問“吃什麼飯”,北方人飲食以糧食為主,菜的比例較少;沿海的發達地區的人們喜歡問“吃的什麼菜”,飲食以菜為主,主食隻占很少的比例。
【建議】早中晚餐,要結合自己的工作時間做適當的調整。
早飯:早餐是一天中的第一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餐,因為吃早餐後,可以為人體提供能量,幫助機體啟動新陳代謝。吃好,意思是指質量要高。體現在營養的均衡上。此外,早餐應攝入一定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幫助身體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午飯:午餐是一天中最為重要的一餐,它可以幫助身體恢複能量,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午餐的數量要充足,要吃的夠飽,主食和菜肴要吃夠,多選擇幾種食材做為菜肴。
晚飯:晚飯要吃的少,多選擇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選擇低能量食物。科學的搭配一日三餐,才能對身體更加健康。
【注】新鮮果蔬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因為水果較容易消化,建議在餐前或兩餐之間吃水果。不建議餐後馬上吃水果。
健康飲食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平時應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注重膳食平衡,合理搭配各種營養物質,以達到維護身體健康的目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過量攝入食物,吃到不餓為好。
⭕溫馨提示:
1、食物沒有好壞,都有營養,如果說食物有問題,一定是選擇出現的問題。
2、如果不談總能量,而是一味的強調某一種食物是否有用,那麼用某種食物後,結果可能會出現不盡人意情況。
一般情況下,一家人吃一樣的飯。而且會讓家裏重要的人(比如長輩、嬰兒、幹重活的)吃的更多一些。
實際上,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活動強度,以及人在不同年齡的營養需求是不一樣的。滿足成年人營養需求的,可能無法滿足老年人和嬰兒的營養需求。一家人吃同樣的飯菜,一定有人會“營養不良”。
最好的營養搭配應該和個人的情況結合,就像針對個體中藥配方一樣,才是真正的“對症下藥”。
當然,一般人很難做到這一步。最簡單的做法就是“順其自然”,也就是我們說的【道法自然】。
拋開那些“營養的條條框框”,順應自然,讓身體的本能主導自身的飲食。最健康的食物就是天然的食物,最好的搭配就是聽從身體的需求。
一大堆的理論,可能讓人摸不著頭腦。但理論是基礎。在一個大的框架之下,才能有正確的健康習慣。
接下來的章節,我們將進入【食養】【食療】的實操。結合實際的例子,給出相應的飲食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