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談健康,人人都想健康!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健康,也會拿自己和別人比較。
記得,有一次和朋友聊天。她說:“我看人家每天走5公裏,我就不想走,我隻喜歡待在家裏。是不是我就不如人家健康呀?”
我答:不一定。這要具體問題具體來看。不是說走的多的就一定健康。你看那些競技運動員,哪個不厲害。可又有幾個長壽的?
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健康?健康是為了什麼?再看看健康的標準。
其實,健康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們追求健康,不外乎是為了沒有疾病,為了長壽。
很多人,其實並沒有完全理解“健康”二字的全麵內涵。健康的結果必然包含長壽。健康長壽----是完美的組合!缺一不可。
現實中,大多數人是不健康也不長壽;有的人算是長壽但不健康;有的人可以說是“健康”,但不長壽。主要的原因是人們對健康的理解不完全。
健康----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包括身體的各個方麵:體格、體質的健碩;思維的敏捷和靈活;心理、道德的完善;起居、活動的自如;能夠達成頤養天年、無疾而終的境界。最好的狀態是無病無災並且長壽。有的人長壽,卻一直與疾病為伴。有的人“健康”卻不長壽,那這個健康就是打引號的健康,不是真正的健康。
什麼是真正的健康,還真不是能一下說明白的。我們舉些例子做一說明。
人有個共同的毛病,就是“好為人師”,喜歡賣弄自己的優勢。其實,這也不算缺點。在動物界,能者為王,適者生存。顯示自己的強壯,才能讓自己的種族更好的生存下去。
人類也是一樣的。展現自己的優勢,獲得尊重和榮譽感。比如:權利、財富;成就、肌肉。都是炫耀的資本。
有人的地方,就免不了競爭,就免不了炫耀和攀比。比不過的時候怎麼辦?就采用迂回戰術,這方麵比不過就從那方麵比。都是人性的一種體現。
說到健康。很多人其實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健康,即便是有關專家,也無法統一。每個人的側重點不同,都是站在各自的專業角度來看的。
健康的四大基石,給出了四條原則:運動、心態、營養、睡眠。
於是網上就有了這樣的說法:
說舞蹈能長壽,跳舞的陶金36歲走了;
都說早鍛煉能長壽,教大家早操的馬華36歲走了;
都說養生長壽,養生專家、吳式太極拳大師梅墨生先生享年60歲。
都說學佛能長壽,向佛的陳曉旭42歲走了;
都說唱歌能長壽,歌手姚貝娜30多歲走了;
都說笑能長壽,一輩子幽默、說笑話的侯耀文、笑林都50多歲走了;
都說勤動腦,多動手指能預防老年癡呆,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動腦動眼動表情,動手動腳動全身也癡呆了……
都說運動使人健康~馬華走了。
快樂使人健康~侯耀文走了。
養生使人健康~梅墨生走了。
對立的例子還有:
煙草大王褚時健,享年91歲。
方便麵之父安藤百福,享年96歲。
茶界宗師張天福,享年108歲。
酒界泰鬥秦含章,享年112歲。
不是都在說:方便麵是垃圾食品、抽煙喝酒有害健康。這是怎麼了?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這些都是特例。一種事物的好壞,要看整體的概率,而不能隻看一兩個特例。
張三喝了農藥沒有死,別人敢喝嗎?
李四買彩票中了500萬,你買就一定中嗎?
有人打麻將發了財,可以鼓勵人人都去打麻將嗎?
關於健康的問題,要看各自的具體情況。健康是眾多因素的綜合體現。不是單一條件決定的。
人常說喝酒有害健康。我的一位朋友,天天喝酒,嗜酒如命;60多歲依然像年輕人一樣。因為他從小就打太極拳,而且從未間斷。沒有他的這個生活習慣,你天天喝酒又會是怎樣?我們不能隻看某一個現象,要看這個現象之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