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裝備量產後,高勇又新設了一個弩兵團,一個炮兵營,一個偵查營,一個特種營。同時將剩下的三郡士兵剔除老弱後,建立了這個時代的第一支獨立於作戰部隊專門負責勤務的部隊——勤務團。這樣一來,高勇設計的新軍主體已經完備。分別為:
重騎兵:重裝甲防護,用於突擊、強擊、衝鋒。強調整體協同作戰,附以五騎散陣:當衝鋒失敗陷入敵陣時,以班為單位,構成五騎編隊陣型,班長居中,其餘四騎分列四方,由班長居中指揮策應周圍四騎。
輕騎兵:輕裝甲防護,用於機動作戰、長途奔襲、圍殺、騷擾。強調射箭技術、格殺技術強。以五騎散陣訓練為主,整體協同為輔。
重步兵:重裝甲防護,用於正麵結陣、強力衝鋒、突槍刺殺。強調整體同步,分兩種陣型。槍陣:攻擊以橫排同步向前刺槍,各橫排依次遞進,不動則以,動則止於尾排刺出的最後一槍,利於刺殺分散之敵;方陣:采用羅馬步兵方陣,主要用於正麵戰陣對抗結陣之敵。
輕步兵:中等裝甲防護,用於近距離格鬥刺殺、結絞殺陣、中距離投擲標槍。配備短刃、鋼刀、圓型臂盾、以及標槍。用於對抗散兵。
弩兵:輕裝甲防護,武器為連弩,遠距離攻擊,包括:無差別覆蓋射擊、速射,此二者要求在短時間內射出大量弩箭支,以求將敵人的衝鋒完全的壓製;齊射,對某一部分進行重點射擊,務求單位麵積上達到最大的密度的箭支;自由射擊,弩兵班根據情況進行自主射擊,要求命中率要高。
炮兵:以投石器為武器。用於攻城與守城。
偵察兵:輕甲輕騎,配以馬刀、鋼弓。用於偵察。也可輔助作戰。
特種兵:不用製式裝備,而是根據個人要求單獨裝備。特種兵單兵戰鬥力極強,用於敵後偵察破壞、製造混亂、或協助攻城等。
勤務兵:負責供應作戰部隊食品、箭隻、傷員救助、物資運送、打掃戰場、回收兵器箭隻等工作。按照每團一營配置。
偵察兵、勤務兵屬於輔助部隊,勤務兵按照每團一營配置;偵查兵按照每團一連配置。
普通士兵的服役期為5年。
取消原有軍隊體製,改為新軍體製。即組建督軍府,設大都督。其下設:
參謀部:根據作戰意圖和相關情報製定作戰計劃及選定參戰部隊。平時製定軍隊訓練計劃。
裝備部:負責軍隊裝備生產、采購、改進、維護。
後勤部:負責征召、訓練士兵,軍隊食品的采購、運輸。
監察部:負責軍隊紀律的檢查。
情報部:負責軍事情報的收集整理。
此外建立預備役機製,凡14歲以上45歲以下的健康男子都要定期參加軍事訓練。其中20歲至45歲之間的青壯年須自備兵器。45歲以上的則要利用農閑參加工程隊修築城池、道路等公共設施,當然這種勞動是有報酬的。
官府部分
政務院,下設商務部、教育部、人事部、外交部、建設部、警備部。在這六部之外還設立稅務局。商務部:主管工業、農業和商業的發展,製定宏觀發展計劃,合理進行資源的分配與利用,努力建立公平、有序、完整的工商業秩序,完善良好的競爭機製,鼓勵工商業發展。教育部:負責教育事業的全部工作。人事部:負責官員的考察、審核、變更和升遷。建設部:所有共公設施、道路、橋梁以及城市和村鎮的新設、改建和擴建的評估、審查機構,負責合理的製定城市以及各種設施的建設規劃。警備部:負責治安的部門。
最高巡回法院,接受各種案件。法官為終身製。
最高檢察院,主要是對於違法違紀的官員進行起訴。檢察官為民選任期五年,可以連任。
國會,其中包括眾議院:議院由各州選出十人組成。參議院議員由眾議院議員選出。並且規定議員不得擔任任何官職,如被選為議員就應放棄官職。國會具有立法權,監督權,彈劾權。
州、郡、縣官府,由各縣選出自己的議員,每縣四名,必須分別選自士農工商,而後成為郡議會議員;每郡選出四人,同樣要求來自不同的階層,成為州議會議員;每州選出十人,成為國會議員。規定,縣令由全縣百姓投票選出,縣內其他行政部門主管官員則有該名縣令提名報郡審核,如沒有問題則予以批準,就此縣一級官府建立並開始運作;郡守由全郡百姓選出,郡內其他行政官員由其任命,待上級批準方可組建官府。
成立法院、檢察院。法院法官需獲得法學院畢業證書並通過法官資格考試,而後經過選民選出。檢察院檢察官由議會提名。由此,縣令任期5年,最多連任6次。縣級法院法官任期5年,最多連任6次。郡太守任期5年,最多連任4次。郡法院法官任期5年,最多連任5次。郡檢察院檢察官任期5年,最多連任5次。州牧任期5年,最多連任2次。其餘依此類推。議會議員有監督權,以及立法提案權。稅務官員、治安官員、教育官員均由政務院統一任命。
如此便有了三權分立的雛形。規劃好後,就是如何逐步實施了。新軍體製高勇就交給了沮授和高順,政府改組則是與荀彧一同完成。由於現在僅掌握了三郡,於是高勇決定隻進行縣級選舉,為將來打好基礎,同時也是試行以下,看看其中有哪些問題。
就這樣,三郡開始了翻天覆地的大變革。農民、商人、工人、士人頭一次聽到自己可以選出自己認為好的縣官,有些人不敢相信,有些有人欣喜若狂,有些人一片茫然,大部分的人還是保持了沉默。高勇知道,這種沉默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能夠改變的,一旦這些沉默的人知道了選舉的好處之後,就不會再沉默了。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證選舉的公正,高勇特別要求所有參選人員必須將名字和簡曆上報給郡府備案,經過審查合格方能夠參選。候選人必須進行競選演說以求得到民眾的支持。在登記選票的時候,識字的百姓可以自己填寫自己選中的人名,不識字的則要到官府專門機構進行登記,在選舉結束後這些資料全部封存,隻有經議會批準方可察看。
隨後各地有名望的人士紛紛開始了備選活動,他們按照官府提供規章製度在縣內進行巡回演講拉票的活動。一些人依靠老朋友拉票,一些人依靠自己製定的施政方針拉票。雖然這些在高勇看來還十分的幼稚,不過卻是一個好的開始。在競選的時候,高勇嚴厲的打擊那些利用金錢和權勢買票拉票的活動,處決了幾個不好好競選的人。如此競選風氣也步上了良性軌道。
在這種方式下,各縣的議員逐個的被選了出來,然後到新建的郡議會報到。縣令也陸續被選了出來,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在這選舉的過程中,高勇還推出了報紙這一宣傳工具,首先由政府創辦的《新報》,主要是發表各種政令、政策、人事任免、以及對各級官員的介紹,還特別開設了競選專欄,給那些準備競選的人一個發表自己想法以及競選綱領的地方。隨後,高勇又組織商人成立了商會、組織工人成立了工會、組織農民成立農會。這三會的會費都由會員所出,而這些會員除了能夠從中得到保護外,還能夠得到許多相關政策法規的解釋,在一個整體框架內進行與官府的溝通,如此能夠最大限度的保障大多數人的利益,結果這一政策一經推出就得到了巨大成功,一時間人人都爭著入會,而之後會員的自律規定也被製定出來,成為了三郡各行業運行的基礎。
這商會最是聰明,在看到《新報》發行成功所帶來的那巨大商業機會後,總商會的主要會員在經過激烈討論後,決定向官府申請自己的報紙。
於是商會會長右北平的商業領袖錢通親自來訪,表達了希望能夠得到批準辦一份屬於商人自己的報紙。在討論時,荀彧非常地反對,說道:“商人辦報會影響風氣,敗壞道德。如果這些個商人在報紙上胡亂詆毀聖人,弄得人人言利,這天下豈不失去綱常變得大亂!”沮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此舉卻實有些不妥,如果有些人別有用心,利用了報紙對官府進行詆毀甚至攻擊,甚或造謠生事……”最後輪到主管商業的趙勝,也隻有趙勝表示了的讚成,說道:“允許商人辦報,可以更好的傳播消息,擴大商品的銷路,這樣我們的稅收也會相應增加。”
高勇苦勸荀彧說道:“商人言利,這本是天經地義。其實我們官府的一些行為又何嚐不是?給與農人優惠也是為了得到更多的稅收。想想戰國七雄的秦國,又開始國力最弱到最後一統天下,靠的是什麼?”荀彧答道:“當然是商君的強秦變法!重用法家製度!”高勇說道:“那隻是一方麵,是為了強秦之路而做的鋪墊。真正讓秦國走上富強的是兩個方麵:耕戰與工商!耕戰不用我多說,秦軍勇猛彪悍堪稱無敵天下。而工商卻沒有多少人理解,怎麼秦國強大會有這些商人的功勞?其實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僅要有基礎雄厚的農業、戰無不勝的軍隊,還要有規模巨大的工商業,因為工商業創造了國家的財富,是國家有錢去養活軍隊,去進行戰鬥,去購買農民手中的餘糧。”
怎奈這荀彧鐵了心不同意,拿出了維護士林的大幌子,堅決反對說道:“如此重視商業那士林擺於何處?如何麵對全天下的士子們?要知道士林清議的影響啊!”高勇也明白這士林清議不好惹,在自己還沒有完全培養出新人時仍然還要依靠這些士人。於是高勇采用了一個折中的辦法,說道:“既然這樣那就同樣允許士林辦報,宣傳儒家的主張。”荀彧見高勇鐵了心支持辦報,也不好太過分,就勉強同意了。隻有一邊沉默的沮授聽出了一些門道,微笑不語。就這樣三郡又多出了兩份報紙,《商報》與《士報》。《商報》一經推出就收到了好評,上麵刊登著各種商品的介紹和價格,得到商會認可的商家,以及工廠作坊招收工人的信息和待遇等等與商業有關的事項。《士報》則推舉了幾位在三郡頗有影響得文人撰寫文章旁敲側擊甚至公然指責《商報》中那些有違聖人的事情。開始處處與商報作對,詆毀其行為,大肆宣傳儒家思想,強調士農工商需要各居其位、各司其職才能夠國泰民安。結果這些言論引起了工農的極大不滿,遭到了農會、工會和商會的聯合抵製,買的人越來越少,最後幾乎沒有了銷量,工會甚至派出代表到官府要求關閉《士報》的報館。這《士報》見勢不妙隻好以宣傳儒家思想為主,刊登儒家經典,並且給與注釋講解,再時不時地評論一下那些民選出來的官員,也才勉強的生存了下來。後來每當提起《士報》荀彧都會尷尬一下,這不屑言利的《士報》到最後也不得不為盈利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