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事件再現(1 / 2)

清晨,學校通知各班班長到安全保衛部集合,班長們依次排隊進入,每人隻停留了幾秒鍾便會出來,進入的人數還不到總人數的一成的時候。安保部劉部長便出來宣布:“各位同學辛苦了,照片上的三具溺水者的屍體已經辨認出來了,請回吧。”聽到這個消息,班長們無不感到震驚,仍有些許睡意的人也瞬間變得精神起來,大家也是紛紛就此事討論了起來。

蘇櫻見各位班長都陸續回去休息了,於是走到安保部辦公室麵對劉部長說:“劉部長,據說我們的大學已經連續十幾年每年都有學生溺亡,我來到這所大學的三年時間裏也是一年一起,請問這些學生溺亡都是意外嗎?”

劉部長回答說:“這位同學,是否是意外還需要公安部門認定,但你要知道南方的孩子都很喜歡遊泳,不隻是我們這個有四萬多人的學校,就是我的老家,一個數百戶的村子每年都有溺水身亡的,我們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沒能保護好學生的安全。學校會加強學生安全工作的,請你回去吧。”

“可是...”

“我還要趕快與警方溝通工作呢。”隨後劉部長提著一個公文包走了出去。

蘇櫻是醫學院基礎醫學專業的大三學生,是班裏的班長,三年時間裏每年都經曆的溺水事件讓她感到非常惋惜,也懷疑是否真的都是意外。

剛到理工大學參加工作的張旭升也是質疑者,他是畢業於政法大學的研究生,出色的成績使他考取了理工大學的法務部。主要職責包括為學校重大決策及有關涉法事務提供法律意見、審核學校對外簽訂的各類重要合同及其他法律文書、處理和協調學校涉訴案件及相關法律糾紛等法律性工作。此外,他還配合校內相關部門開展法治教育、普法講座等工作。

隨著太陽的升起,學校也逐漸變得熱鬧起來,學校的建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莊重而美麗。教學樓、實驗室、圖書館等建築在陽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壯觀。學生們也陸續走出教學樓,三五成群的走在校園的小道上,懷揣著對新知識的渴望和追求,開啟一天的學習之旅。

警方很快和學校做了交流,沒有發現有人蓄意謀害的證據,應該是一場意外。學校早早的召開了會議,部署學生安全工作。隨後,各班召開了班會,教導員向學生傳達禁止學生到不熟悉的水域遊泳,禁止擅自到水庫、溪河、池塘、水溝等危險地方玩耍。同時,各學生會成員和黨員被召集作為誌願者,到湖邊巡邏。學校的廣告牆和廣播也都是安全教育的內容。

理工大學依山傍湖,南麵是崖山,之所以叫崖山是因為山體雖然不高但是很陡。日落的時候山的陰麵會提前變黑,住在山陰麵的村民都稱之為黑壓山,後來簡稱壓山,但這個名字聽起來不太好聽,就結合山的陡峭美化為崖山。北麵是岩湖,這個名字的來曆說法不一。有人說下麵是岩石,還有人說曾經叫落雁湖,是因為經常有大雁飛到湖上方墜落死亡而得名,後來逐步演化成了岩湖這個名字,但這個說法已經無法考證了。因此,理工大學雖然是依山傍湖,但並不是人們都喜歡的山南水北,而是山北水南。

學校大致分為三個區域,東部主要為宿舍,中部和西部是教學區。學校比較大,植被茂盛,中部和西部之間有一個小湖叫鳴湖。由於鳥類和昆蟲聚集,這裏不斷傳來鳥鳴聲而得名。西部的中心有一棵很古老的榛子樹,樹幹很大,需要三個人才能抱合。為了保護這棵樹,學校在這棵樹的周圍砌了石台,石台約半個籃球場大,高約一米,台上修建有欄杆,在石台的南北方向各有一處石階可拾階而上。

張旭升對溺水事件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認為,岩湖雖然較深,但水流平穩。已經連續十五年了,每年都在四五月份出現幾名溺水者,可能不是意外。於是,他決定向學校領導彙報此事,並開展深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