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克除掉驪姬,於是與群臣議立新君,裏克說:“群公子中唯有重耳年齡最長而且有賢名,應當立為新君,諸位覺得怎樣?”重耳素來深孚人望,眾人皆無異議,丕鄭提議說:“我們都在竹簡上簽名,去迎接新君。”於是裏克為首,然後是丕鄭,以下錐遄、賈華、共華等三十餘人,都簽了名,派騅遄捧簡到狄國去迎重耳。
重耳和眾人商議,魏犨、顛頡都說:“目下國中無主,除了公子誰有資格當晉君。現在國內來人迎接,我們不去,難道準備長久流落在外嗎?”重耳見狐偃沉思,於是問道:“子犯覺得我們應該回去嗎?”狐偃見問,回答說:“不可。因喪得國,乘亂而入,都不吉祥,恐怕難以長久。”重耳不解,說道:“沒有喪怎麼會輪到我,不是亂誰會來迎接我。”狐偃又說:“大喪之後,必有大亂,現在國中連喪三位國君,大亂不遠了,如果回去,再想出來可就難了。老天如果庇佑公子,還怕不能得國嗎?我希望公子還是等以後再說吧。”趙衰也說道:“今裏克在朝為權臣,歸國恐受其製,目下不宜歸國。”重耳於是出來對騅遄說道:“感謝國人還想著流亡人重耳,可是重耳得罪於君父,逃命在外邦,君父活著不能侍奉於床前,死後不能哭祭於靈堂,所以重耳不敢答應,還是請另立他人吧。”騅遄聽重耳一席話,大為失望,再一次要求道:“公子的想法錯了,亂國容易治理,饑民容易滿足,晉國臣民都願意讓公子回去,我等為公子先導,這是老天把晉國送給公子呀,公子怎麼猶猶豫豫的不想回去呢?”重耳說:“治國以孝為先,我不能盡孝道,怎麼敢乘亂而貪國君之位。”騅遄見重耳態度堅決,並不改口,隻得怏怏歸國複命。
裏克聽得回報,也覺得很失意,就想親自去勸說重耳,梁由靡說道:“先君的兒子都可以當國君,何必非得重耳,既然重耳不願意,為什麼不去迎接夷吾?”裏克說道:“夷吾這個人外寬內忌,貪而無信,不如重耳。”梁由靡:“那也比其他公子強。”裏克見眾人沒有明確意見,自己也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案,隻得派梁由靡到梁國去迎接夷吾,又臨時授予屠岸夷以下大夫銜,與梁由靡同往。
公子夷吾在梁國,娶梁君之女為夫人,安居數年,生有一對龍鳳胎,兒子取名曰圉(音語),日夜盼望國中有變,以便乘機求入,聽說獻公去世,隨即派呂省引兵襲取了屈城據守,當時荀息因為國中多事,也沒有精力過問。後來又聽得奚齊、卓子先後被殺,諸大夫往迎重耳,心中很是著急,正準備起兵前來爭國,忽見梁由靡、屠岸夷來迎接自己,大喜過望,用手拍著額頭說:“這是老天奪下重耳的國君之位給我呀。”卻芮在一旁勸道:“重耳不是不想回國,心中必有顧慮。目下國中裏克、丕鄭主事,此二人擅自殺立國君,權勢越來越大,私欲越來越膨脹,主上應該以厚利來籠絡他們。這還不夠,必須再借強國的力量為助,請把晉國黃河以西的五座城池割給秦國,求他們幫助我們回國,才可以平安歸國。”夷吾說:“河西五城是我先王曆經百戰才從戎狄手中奪過來的,怎麼能夠輕易就送給別人呢?”卻芮回答說:“晉國現在還不是我主的,又何必心疼呢,果真能夠入國為君,整個晉國都是您的,還在乎這幾座城嗎?”夷吾聽得有理,於是同意割河西五城給秦國,又答應給裏克以汾陽(今靜樂西)之田百萬,給丕鄭以負葵之田七十萬,都寫了田契封好,先派屠岸夷回國還報,留下梁由靡陪同卻芮持自己手書和五城地券到秦國求助。
再說秦穆公,先前曾娶申生的妹妹伯姬為夫人,是晉國的姻親,算起來還是重耳、夷吾的妹夫,聽得卻芮、梁由靡之意,於是和謀臣蹇(音檢)叔商議說:“重耳、夷吾兩個人名聲都不錯,寡人將擇優而立,不知立誰更好?”蹇叔回答說:“狄與梁離我國都不算遠,主公何不以吊喪為名,考察二公子的為人?”穆公就派公子縶前去吊慰。公子縶先來到狄國,見了重耳,代表秦穆公稱吊,儀式舉行完畢,重耳就回宮了,沒有再說什麼。公子縶暗派隨從給重耳傳話說:“寡君願意以敝國軍隊為前驅,幫助公子回晉國為君。”重耳把這話告給狐偃、趙衰,二人說道:“我們已經拒絕了國內的迎請,豈肯再借外力回去?”重耳於是出見公子縶說:“外臣重耳感謝貴國國君吊慰,隻是回國一事,不敢從命。”公子縶見重耳不從,心知重耳品行高尚,歎息而去。
公子縶又到梁國來吊慰夷吾,儀式完畢,夷吾悄悄來見公子縶,握住他的手說道:“大夫奉秦君之命來吊慰流亡之臣,還有什麼要指教的嗎?”公子縶同樣把幫助回國的話相勸,夷吾作揖稱謝道:“大夫如果能玉成夷吾回國,我將酬謝大夫黃金四十鎰,白璧六雙,還望公子在貴君跟前美言,夷吾不敢忘大夫之恩。”隨令侍者將禮物呈上,公子縶謙讓一番後接受了。
公子縶回國複命,詳細講述了與二公子相見的情形,穆公說:“照此看來,重耳比夷吾強多了,應當立重耳。”公子縶說:“主公立晉君,是出於晉國的利益還是想成名於天下?”穆公說:“晉關我何事,寡人立晉君,不過是想成就扶助鄰邦的名聲,揚名於天下罷了。”公子縶又說:“主公如果為晉人考慮,那就為他們挑選一個賢君,如果隻是想成名,就不必管那麼多了。況且立了夷吾,馬上就能得到五城之利。”穆公醒悟,決意立夷吾,於是就派大將公孫枝率兵車三百乘,護送夷吾返國。秦穆公夫人伯姬聽說夷吾將要回國為君,就給他寫了一封手書,囑咐夷吾回國以後辦兩件事,一是賈君對自己有撫育之恩,要求他善待賈君。二是要召回流亡在外的群公子,委以任用,以加強公族的力量,鞏固晉國政權。夷吾不敢違背伯姬之意,所以手書回複,答應了這兩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