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倉屋就是專門儲存糧食的糧草庫,這在五六十年代非常普遍,幾乎每個大隊都會有一個。倉屋很大,比一般家庭的住宅樓要高大,而且都是用磚石壘的。
在張村的張一大隊就有一個大倉屋,但是已經成了廢墟,證明它存在的就是那被火燒過的黑色山牆。一隊的人說,這個倉屋可邪乎了,隻要在這裏蓋上房子,用不了多久就會發生火災,燒的那是片甲不留。所以自從倉屋被燒後就再也沒有人敢住在上麵,更別說蓋房子了。
一隊的人說,這倉屋以前是塊大空地,後來公社要辦公,所以就在上麵蓋了房子,供一大隊的領導社員們使用。蓋上房子沒多久就出現過一些小的事故,比如說,社員在抽煙袋鍋子點完火的火柴隨手一扔,結果就把旁邊的麻繩給點著了,還好及時發現被滅掉了。還有就是守夜的人點煤油燈時不小心把煤油燈搞倒掉了,煤油撒到哪,火就跟著燒到哪,還好被手邊的熱茶給撲滅掉了。就這樣自從這裏房子建好後,就不斷有火情出現,公社的社員們也特別正視此事,對用火也格外小心。
可是千防萬防也不行,該發生的事情它總會發生。那是一個秋收的季節,生產隊裏熱火朝天的在搶收玉米。玉米剝下來後玉米芯在那時可是好東西,一般都會收起來做月餅,然後各家各戶按人頭來分月餅。這個玉米芯就儲存在了這個倉屋裏麵,堆得跟小山似的,這也隻是隊裏的一小部分玉米芯。當然那時候還不叫倉屋,誰知道半夜三更時就聽到有人喊:著火啦,快來救火呀!村民們聽到後,趕緊披上衣物往外跑,隻見倉屋方向火光衝天,燒的劈裏啪啦的。大家夥見了之後,個個提起水桶去救火,那時候的人集體主義思想比較先進。每個人就是單純的去救火,沒有個人的私心在裏麵。救到早上火也沒被撲滅,房子也燒沒了,隻剩下一個屋框。後來村裏調查了一段時間,也沒調查出什麼頭緒來,後來這事就不了了之了。
又過了半年,村裏又組織人員把這塊地修建了倉屋。一隊的人都叫它:大倉屋。大倉屋修好後沒多久,新麥子就下來了,一隊剛收上來的麥子也全部儲存在了這裏。還專門派了一個打更的,天天夜裏在大倉屋附近打更放哨。這個打更的這天晚上在打更路過大倉屋門口時,透過大門縫往倉屋裏一瞄,這一瞄不要緊,可把這打更的給嚇壞了。隻見打更的透過倉屋的門縫看到了一個亮亮的,像火苗一樣的小火苗在那跳動。一開始還以為是自己看花眼了呢,定睛一看,還真是火苗。嚇得打更的立馬敲著鑼跑去喊人,等人都來時,火已經著起來了。一隊的人都傻眼了,這可是今年的口糧呀,還有一大半要交給國家的,這燒了可咋辦。
這火整整燒了一夜,火勢太大,救都救不過來。就這樣,大倉屋被燒的隻剩下燒黑了的山牆了。可奇怪的是左鄰右舍都沒被燒到,就單單大倉屋被燒了。所幸是沒有人員傷亡,損失最大的就是今年的麥子。
後來他的邪乎處也在張村傳開了,從那以後這個地方就廢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