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古時候睢寧縣叫仁抬縣,後來這個仁抬縣北大水淹沒消失了。
這個仁抬縣在嵐山鎮陳集村,陳集村有個吉寶湖,吉寶湖邊有個吉寶山,後來不知怎麼的傳著傳著叫雞寶山了,可能是“吉”和“雞”讀音相近,久而久之被別人誤傳了。這個雞寶山可是個寶地,道家的代表人物,縱橫家的創始人鬼穀子王禪老祖就是在此山得道的。要知道鬼穀子可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大人物,老子的弟子,也就是說雞寶山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了。楊家將裏的楊六郎也在此山上擺過牤牛陣,北宋的王金定也在此山上大戰過。曆朝曆代都出現過雞寶山的影子。
要說這個仁抬縣的由來純屬是場意外。在康熙年間突然黃河決堤,洪水如猛獸般衝毀了無數村鎮,大水由北向南直奔仁抬縣縣城,眼看著大水快淹到了縣城,這時候的縣太爺坐不住了,於是派手下持公文上報徐州府府尹,要求搬遷縣城,官差得令火速趕往徐州府衙。當徐州府府尹接過公文查看過後並沒有給縣衙的官差下批,隻是說:事態緊急,隻需搬遷四至五裏地即可!可是縣衙官差聽的也不真切,到底是四至五裏地呢還是四五十裏地呢?在回縣衙的路上一直斟酌著,後來想著想著覺得肯定是說的四五十裏地。於是官差回去複命說:府尹並沒有下批文,隻說把縣城搬遷至四五十裏地外即可!於是縣令聽後,立馬下令讓全城百姓向東搬遷縣城。
百姓被召集起來向城外向東四五十裏地外出發,因事態緊急,百姓也都是把家裏值錢的東西打包抬走了。這些被召集起來的百姓又被組織起來在現今的睢河北岸建起了新的城池。隻用了短短五天的時間,就建了一座新城池,因為所需的建築材料都是從老城上扒下來抬到四五十裏地外建的新城,那時候又沒有機械,城裏人很少有人養牲口,也不種田也沒有運輸工具,所以都是靠人力抬。縣城的老百姓搬到新城後,人們都說縣城是被抬來的,這座新城建的實屬不易,所以後來人們都叫它人抬縣,後來傳著傳著就混淆了,也不知是“人抬縣”叫“仁抬縣”還是“仁抬縣”叫“人抬縣”。
再後來老城就被大水淹沒了,回顧曆史,在曆史上叫“下邳古鎮”。有的人說是地震後黃河決堤被淹的,還有的說是黃河突然決堤大水直衝而來的。民間傳聞不一,時至今日,睢寧還有一句話叫:能仁抬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就你厲害!就你能幹!愛顯擺,愛出頭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貶義詞。
我們也不得不佩服古時候的人,在自然災害麵前,人類雖然是渺小的,但是他們害怕之餘靠著自己的雙手,大家團結一致共建美好家園,也佩服他們那時候沒有任何機械,也能在短短幾天時間裏建了一座城。
睢寧–睢水安寧!